提起清朝很多人都感到气愤,因为他们的封建和闭关锁国让我们没有了跟先进国家学习的机会,从此我们就与世界脱离,也给了列强攻打我们的机会。因为清朝是游牧民族入侵汉族,所以在一开始当皇帝时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为了稳定当时的局势让人民支持他们,就提出了永不加赋的许诺,从此之后历代皇帝都做到了这一点,直到清朝灭亡也没有在农民的赋税问题上做过文章。

古代的中国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国家的主要钱财来源都是从土地的税收而来,清代制定了这个规定之后也就代表他们收取的赋税无论何时都是很稳定的,一年最多也就三千万两白银。这些钱在一开始是完全够用,国家处在和平时期也不需要过多的钱财,不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战乱的影响,在后期才这些赋税完全不够清政府的使用,特别是在列强侵占的末期更是十分困难。

其实清朝的赋税问题在道光年间就已经很明显,那时候中亚就经常对清朝发动袭击,在多次忍耐之下朝廷终于打算来一次浩大的出征,不过当算完这一次出行需要花费上千万白银后道光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通过条约来解决了战乱的问题。通过给别人好处来寻求和平的方式必然不会让他们善罢甘休,在稳定了一段时间后中亚对清朝已经毫无惧色,后来又发动入侵新疆等多次战斗,让清朝十分头疼。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看来并不能说是道光小气,在他上任之前就发生了白莲教起义,当时的规模十分宏达,为了镇压这些邪教徒就花费了上亿白银。到了道光上任期间已经没有多少钱财让他不计后果的挥霍,所以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忍让和妥协来解决战乱的问题。一味地退后只能让人越发瞧不起,所以在1840年发达的欧洲国家侵入了我们国家,从此展开了我国不堪的近代史。

其实在英军刚宣战时清朝还是信心满满,认为这些从远处而来的军队并不能击败强大的清朝。当战斗真的开始之后清朝才发现他们的毫无招架之力,没有过多的钱财作为支撑他们只能通过赔钱和条款来妥协。这场战役的失败也让国内人民感到不满,随后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面对内忧外患当时的咸丰也不敢违背祖先不加赋税的嘱托,最后只能通过买卖官职和售卖皇室用品来维持。

朝廷的官职和物品都是有限的,这些钱财的补充对于清政府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况且当时的军队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拒绝征战的想法,朝廷还需要昂贵的资金来培养新的部队,在这样重重困难之下只能增加地方的财政大权来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从此之后地方上的大臣还是增加关税和商业税,这个做法也让清朝的权利进一步的削弱,更不利于清朝的稳定。

后来清政府也发现了增收商业税的做法,只是他们发现这个方案时已经为时已晚,举国上下都已经被各种势力分割,除了太平天国之外还有很多乱世强盗,举国商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想要增加商业税也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在国内各种办法都没有的情况下清朝开始打起了洋人的主意。

当时的清朝已经四分五裂,到处都是外国的租借,为了能让政府稳定下去只能通过和列强借钱的方式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当然这个方式的代价就是付出天价的利息,在亡国面前清政府并不在乎这一切,而且通过这个方式还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例,当时为了收回新疆跟英国借了400万两白银在,用这些钱作为底蕴最终收回了新疆。如今看来当时这个举措是成功的,毕竟新疆的大片国土显然更加重要。

清朝在末年确实经历了多次战乱和亡国的窘境,不过即便国家在困难也没有对百姓的土地做出任何的想法,缺少了这么多的财富来源还能扛过一次次的战乱,不得不说清政府还是有些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