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雨欣聊白领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古人云:“一日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其官。”意思是在位一天,就应尽责一日。那么,怎样才能尽好职责?《国语·鲁语》中讲:“不厚其栋,不能任重。”这就告诉我们,为官从政不是混日子,需要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支撑。如同一幢楼房,不选择粗大的木料做栋梁,就不能承受沉重的压力,甚至可能墙倒屋塌。
据《蜀梼杌》记载,宋太祖兵临城下,后蜀主孟昶命令大臣王昭远领兵拒敌。一众官员在都城外为他饯行,他醉酒之后,捋着袖子说:“我不仅仅要克敌,更要领着一群‘雕面恶少’,踏平中原。”行军之时,王昭远还喜欢手持一把铁如意,自比诸葛孔明指挥诸军,看起来十分威武。然而,到了战场,一见两兵布阵,黑云之势,他顿时战战兢兢起来,躺在行军的胡床上不起来,然后又脱了军服逃窜,真是出尽了洋相。
“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一个人的能力素质高不高,关键和危急时刻就能检验出来。晚清江山,风雨飘摇。道光继位后,颇想重振大清雄风,自己带头做到“衣非三日不易”,要求“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篮”,可谓发愤图强。然而,怎奈朝中无“厚栋”之人,最终只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对英宣战后,前锋主将、湖南提督杨芳认为英舰能够在风浪汹涌的海上用大炮命中目标,肯定有邪术。要破除邪术,必用秽物。于是,第一纸作战命令竟是遍收马桶,“载以木筏出御乌桶”。这一场闹剧,结果可想而知,除了留下“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的恶名外,一败涂地是肯定的。
大将如此无能,主帅奕山又怎样呢?道光要奕山对英军“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返”。当时,从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调入广东前线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之多,而奕山却不战而降,在广州城头扯起了一面耻辱的白旗。更为可耻的是,奕山为了掩盖丑相,又虚报战果欺骗道光,说英军进攻靖海门时,烟雾中忽见观音神像,英军遂不敢再击。不难想象,有这样的一根根朽木,清王朝怎能不倾覆倒塌。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今日之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一代代背负民族希望、勇于担当使命的中华儿女作栋梁,才撑起了共和国这幢巍峨大厦。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个时候,是知难而进,还是畏葸不前,最能看出担当。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一大批能够担当任事、敢于攻坚克难的栋梁之材,大胆前行、劈波斩浪,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扬帆远航。
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不接几个“烫手的山芋”,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是练不出过硬本领的。只有经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淬炼,方有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毅,才能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复杂局面稳得住脚、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9年第20期 原标题为:《不厚其栋,不能任重》 本文有删节 作者:张顺亮)
监制/慈爱民 责编/刘文韬 编辑/郭庆 制作/王高林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