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學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因此,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慢慢地瞭解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家長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助於他們提高自己的情商,形成積極的性格與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相信自己有自信“我的女兒今年5歲了,在上幼兒園。平時在家裏女兒非常活潑,也經常幫助我做一些家務活,但是近期老師向我反映,女兒在幼兒園時很內向,不善言辭,也很少主動地參與到小朋友們的遊戲活動中。這讓我很詫異。爲了瞭解女兒在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就在一個下午去了幼兒園。當時小朋友們都在玩‘123木頭人’的遊戲,我看到女兒自己站在最後面,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真是心疼孩子,不知道她爲什麼這麼沒自信,跟在家裏完全是兩個樣子。爲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也不敢直接詢問孩子。那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有自信呢?”

自信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促進孩子的茁壯成長。蕭伯納曾說:“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爲偉大,化平庸爲神奇。”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將他們的潛能調動起來,讓孩子的表現更加出衆。一個自卑的人往往會由於缺少自信,失去許多機會,與成功失之交臂,因此,幫助孩子消除自卑感,讓孩子從心底裏產生“我能行”的信念,就已經算是成功了一半。

小澤征爾是一位著名的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樂譜指揮演奏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重新演奏後依然存在,於是他提出樂譜有問題。面對在場作曲家與評委的質疑,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最終取得了大賽的冠軍。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的能力。試想一下,如果小澤征爾沒有足夠的自信,他還能奪得桂冠嗎?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自信,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正面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