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們大家好,我們從小就學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真的是家喻戶曉,每個人幾乎都知道,後來還被改編成了各種各樣的相聲小品,以及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不過司馬光當年砸的是缸還是甕呢,最終得出的結論應當是甕,因爲雖然都是裝水用的,但是材質與形狀是不一樣的,關於司馬光砸缸的這件事情,最早能收錄在《冷齋夜話》裏面,是由北宋年間僧人惠洪編撰的。後來保守黨和變法黨派(王安石主持的變法)相互爭執,這件事情又被人們翻了出來,來歌頌司馬光,說他7歲就能夠救人了,現在60歲,能夠救全天下的百姓,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呀,不過看起來非常真善的事情背後卻是極其殘忍的黨派爭執,怪不得老師不介紹這個小孩,但是話又說回來,上官上光非常的感激司馬光,所以能爲他修建了一所感恩亭,讓自己的祖祖輩輩都記住司馬光。

朋友們大家好,我們從小就學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真的是家喻戶曉,每個人幾乎都知道,後來還被改編成了各種各樣的相聲小品,以及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不過司馬光當年砸的是缸還是甕呢,最終得出的結論應當是甕,因爲雖然都是裝水用的,但是材質與形狀是不一樣的,關於司馬光砸缸的這件事情,最早能收錄在《冷齋夜話》裏面,是由北宋年間僧人惠洪編撰的。

之後這個故事收錄進了《宋史》,作爲司馬光最光榮的事蹟之一,在宋史當中還加上了他特別喜歡讀的《左氏春秋》,在左氏春秋當中着重介紹了司馬光的個人信息以及他沉着冷靜砸甕救小孩兒的這件事情,那麼爲什麼要加上左氏春秋呢,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抬高司馬光的個人名譽,因爲司馬光可是大人物。並且司馬光被稱之爲:先儒司馬子,後面加“子”代表着什麼呢?例如古代的聖賢們,老子,孔子,莊子等等,這些哪位不是古代的學術大家呢?而司馬光後面加一個“子”也代表了他的地位。

爲什麼說司馬光名聲這麼大呢?首先他從小就非常的出名,甚至連他砸缸救小孩的事情,都被人津津樂道,不過被救的那個孩子,是不配擁有性命的,爲什麼呢,因爲這個孩子名字叫做上官尚光,可能大家都不認識吧,其實就像是一個非常平庸的路人一樣,只不過司馬光救了他一命。後來保守黨和變法黨派(王安石主持的變法)相互爭執,這件事情又被人們翻了出來,來歌頌司馬光,說他7歲就能夠救人了,現在60歲,能夠救全天下的百姓,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呀,不過看起來非常真善的事情背後卻是極其殘忍的黨派爭執,怪不得老師不介紹這個小孩,但是話又說回來,上官上光非常的感激司馬光,所以能爲他修建了一所感恩亭,讓自己的祖祖輩輩都記住司馬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