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罐頭老師遇到好幾個家長都在焦急:一模成績出來了,孩子分數不好不壞,努力努力就能上重點高中,繼續保持就是普通高中。但是讓孩子再加把勁,孩子又說普通高中也挺好的,重點高中管那麼嚴,我纔不去呢。估計好多家長都在頭疼:爲什麼我家孩子就不思進取呢?

我們先看看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學習上“不思進取”的?

第一:家庭的溺愛。說這個原因,可能很多家長說,沒有溺愛孩子啊。我們想想,孩子是不是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現在家庭大多數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總覺得孩子現在學習是最主要的,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這樣家務活幾乎不讓孩子插手,尤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隔代親”表現得更爲明顯。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對各種事情提不起興趣,漸漸地,對學習也就變懶了。

二是兒童的主觀原因。現在許多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他們總是認爲我的父母和老師強迫我學習。罐頭師傅曾經聽到一句話:一個孩子問他爸爸,我爲什麼要上學?爸爸說:“看看我們門口的這棵樹。我能做什麼?“?孩子說他可以把它砍下來當柴火。然後爸爸指着他旁邊的樹問他能用它做什麼?孩子說可能是一根柱子和一根橫樑。爸爸說,是的。如果你不去上學,就像這棵樹。你只能做一些基本的事情。例如,小學畢業後,你既可以當農民,也可以當小販。初中畢業後,你可以學習修理簡單的機器。當你高中畢業時,你可以修理許多機器。當你從大學畢業時,你可以在外面創造一個世界。這孩子明白他爲什麼要努力學習,因爲他要在外面的世界裏闖一闖。

當然我們不是說,不上學或者學問低就多這個社會沒有貢獻,而是相當於那些高學問的,他們的貢獻就會低了,或者說高學問的這些人就不那麼容易被替代了。

第三:家長越着急,孩子越懶。有的家長性子急,一看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的,就會吼,甚至直接幫孩子做。比如喫飯的時候,其他人都喫完了,看孩子沒喫完,就會嘮叨,然後一口一口的喂。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因爲他們覺得我沒做完,父母會幫我做的,這樣就會失去培養獨立自主的性格的機會。

第四:孩子喫苦的能力越來越弱,容易放棄。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學習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小學階段我們玩着玩着就過去了,初中階段發現以前那樣的方法行不通了,尤其是進入到初二以後,學科難度增加很多,好多孩子一看題目那麼難,想了半天也做不出來,就放棄了。日復一日,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放棄。

原因找到了,怎麼去解決?

首先,我們家長要適當的放手,去鍛鍊孩子做家務,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或者幫助我們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在家打掃衛生、刷碗、洗衣服、陪父母買菜之類的。家長不要覺得做這些事情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通過這些事情反而會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不容易,逐漸鍛鍊自己的意志,培養獨立的習慣。罐頭老師之前就和一個五年級的家長建議讓孩子多做家務,經過半年多的時間,現在不僅孩子的體重減下來了,學習成績也比之前進步了很多。並且現在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了,有的時候晚上寫完作業,會給父母捶捶背,洗洗腳之類的。家長都說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

其次,適當的鼓勵,鍛鍊孩子喫苦的能力。遇到困難或者不會做的題目,自己確實認真獨立思考後仍做不出來,鼓勵孩子多問老師或者同學。我們家長要對這種行爲多表揚、鼓勵。等孩子慢慢的養成習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等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反過來會更加刺激孩子繼續努力。

第三,帶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體會自己獨立完成的樂趣。即使在完成的過程中,多次失敗,也鼓勵孩子繼續完成。孩子目前還小,遇到困難,最想聽到的還是父母的鼓勵和關懷。帶着孩子一起吸取失敗的經驗,孩子也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寫在最後

當然,改變孩子不思進取這個壞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爲孩子這些不好習慣的養成,也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我們現在要去改正它,不能奢求短時間內完成。所以,我們家長要多陪孩子,一起改正,更要做好帶頭作用。

罐頭老師,謝謝你的閱讀和評論。記得關注我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