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時期,爲了邊境的安寧,用兵不斷。用兵方向主要是“四夷”(居住在漢族周邊的少數民族)。其中的重大軍事行動主要有:北伐匈奴、南平兩越、東定朝鮮、通西域等。北伐匈奴,是重中之重,也是漢武帝一朝歷時最久、用兵最多、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

一、爲安邊陲,凝心力伐匈奴。

漢武帝劉徹承繼大位後,就思考着如何解除北部匈奴的威脅,使得邊陲安寧,國內和順。

漢武帝(像)

1、伏擊不成,“和親”終結。元光二年,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富商聶壹間接地向漢武帝劉徹獻計說,我們可以誘惑匈奴人南下,然後在合適的位置部署伏兵,圍殲他們。劉徹與相關人員商討後,認爲此方案可行。


聶壹獻計(劇照)

於是,漢武帝劉徹就讓聶壹以獻馬邑城爲誘餌,負責把匈奴人引入包圍圈。同時,劉徹調派30萬大軍,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準備痛殲匈奴大軍。

可是,受到誘惑的匈奴人在進軍馬邑城的途中,主帥軍臣單于發現曠野中不見一個人,起了疑心。於是他派軍兵攻下一個碉堡,逼問了俘獲的一名漢軍尉史後,知曉了漢軍的妙計,隨即迅速退兵北歸。


軍臣單于識破漢軍之計(劇照)

隨着此次伏擊戰的無功而結,大漢、匈奴的“和親”政策畫上了句號。

2、首次北伐,三路無功。四年後的元光六年,躊躇滿志的漢武帝組織發動了對匈奴的第一次北伐。劉徹集結了四萬精銳騎兵,分四路北上征伐匈奴:車騎將軍衛青從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出擊;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出擊;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南)出擊;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擊


大漢軍隊出擊(圖景)

此次攻擊匈奴,四路大軍在東西千餘里的戰線上,同時發起進攻。其中,衛青率領大軍全力進擊匈奴的“聖地”龍城( 匈奴人祭祀天地、祖先與鬼神之地)。行動突然、迅猛的衛青大軍,在戰鬥中斬首、俘獲匈奴將士七千餘人,凱旋而歸。

但是,公孫敖部被匈奴擊敗,一萬騎兵損失了七千多;李广部更慘,主帥被匈奴活捉,後在被押送途中僥倖逃脫;公孫賀部一路沒尋着匈奴軍隊,徒勞而返。四路大軍只有衛青一路建功報捷。衛青從此脫穎而出,並逐步成長爲北伐匈奴的主帥。


僥倖逃脫的李廣(劇照)

3、調整戰略,得“河南地”。匈奴的軍臣單于見大漢的四路征討大軍,其中有三路或損兵折將、或無功而返,不覺得意起來,隨即乘勢接連出兵南下攻擊、騷擾大漢王朝的邊境地區。

於是,漢武帝劉徹決定繼續以主動進攻來解決問題。

元朔元年秋,衛青、李息率一支人馬從代郡北進,與衛青互爲犄角,合力進擊匈奴。此次出征,衛青斬殺數千匈奴兵,但李息無功而返。

元朔二年,漢武帝根據現實情況,調整了戰略,決定先奪取匈奴人的發祥之地“河南地”。此地水草豐美,離長安較近,直線距離僅700公里。秦將蒙恬曾攻取“河南地”,後被匈奴人乘機奪回。現在,漢武帝決定攻取“河南地”,以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衛青出征(劇照)

這一重任落在了屢獲戰功的衛青肩上。他奉命率領大軍從榆溪塞北上,抵達雲中後,突然揮師西進,攻佔了高闕,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樓煩王、白羊王與北部匈奴軍隊的聯繫。接着,衛青移師南下,大敗匈奴軍隊。樓煩王、白羊王丟下一百多萬頭牛羊,帶着殘兵敗將倉惶北逃而去。

4、再接再厲,敗右賢王。“河南地”被大漢奪佔後,新即位的伊稚斜單于便督責匈奴右賢王(“河南地”屬於右賢王的轄區)揮軍南下,儘快再奪回這塊風水寶地。


伊稚斜單于(劇照)

漢武帝得知情況後決定組織力量徹底打垮右賢王。於是,元朔五年春,劉徹命令衛青率大軍從朔方出擊匈奴。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急行軍六七百里的衛青大軍逼近了右賢王的大營。隨着衛青一聲令下,大漢軍兵殺入了匈奴軍營。


右賢王(劇照)

當時,以爲大漢軍隊不會深入漠北的匈奴右賢王喝得酩酊大醉。麻痹大意的右賢王被打鬥聲驚醒後,在數百名精騎的扈從下,落荒而逃。此戰,漢軍俘獲匈奴十餘個小王、15000多名軍民及數百萬頭馬牛羊。衛青以赫赫戰功晉升爲大將軍。

5、迫退匈奴,收復河西。在漢軍的沉重打擊下,伊稚斜單于被迫北撤。伊稚斜的北撤,給了漢武帝一個良好的戰機:收復河西。

河西,即河西走廊,地勢險要。多年來,匈奴經常從此入寇。當時佔據河西走廊的是匈奴的渾邪王、休屠王二部。爲了確保西北邊陲的安全,河西一帶,勢在必爭。漢武帝把奪取河西的重任交給了霍去病(衛青的外甥)。

受命出擊的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一直打到焉支山以西,行程千餘里,俘虜、殺死一萬五千多名匈奴軍兵。是年夏季,霍去病再次率軍出擊,一直打到祁連山,俘虜、殺死三萬多名匈奴軍兵。


征戰沙場的霍去病(劇照)

被霍去病接連兩次痛擊的渾邪王、休屠王,遭到了伊稚斜單于的嚴厲斥責後,就有了降漢的打算。後來因爲內訌,渾邪王殺了休屠王,並率領四萬軍兵投降了大漢王朝。從此,河西走廊再無匈奴蹤跡。

6、漠北會戰,重創匈奴。爲了徹底擊垮匈奴主力,元狩四年夏天,漢武帝集結了十幾萬大軍,組織“漠北會戰”。衛青、霍去病等奉命分頭率領大軍出征匈奴。


“漠北會戰”態勢圖

衛青一路穿越大漠北上,與伊稚斜的主力遭遇,經過一場惡戰,匈奴兵敗,伊稚斜只帶了數百精騎,突圍北逃。衛青隨即統兵追擊,一直追到寘顏山腳下的趙信城,但沒有追上。

霍去病一路深入漠北2000多里,遇上了匈奴左賢王的大軍。霍去病率軍擊敗了左賢王。這次漠北會戰,共計消滅了匈奴軍兵九萬餘人,導致伊稚斜的主力喪失殆盡,無力再南下攻掠。

7、強弩之末,難再續貂。漠北會戰後,漢武帝一方面加強邊防建設;一方面派出使者,想勸說匈奴歸依大漢。可是,匈奴不但不肯歸順,而且扣留了大漢使者蘇武等人。

被扣留在匈奴的蘇武(像)

得知蘇武被匈奴扣留的消息後,漢武帝被迫又恢復了軍事行動。但由於霍去病、衛青等著名將領都已經先後病逝,現任的北伐主帥李廣利又缺才少能,故漢武帝劉徹的北伐再也沒有獲取大的戰果。

二、傷損國本,思得失求變革。

1、得不掩失,耗財傷民。至終,漢武帝劉徹沒能徹底解決匈奴的問題,但基本上解除了大漢王朝北部匈奴人的威脅。

但是,征伐戰爭,尤其是征伐匈奴的戰爭,耗空了國庫,搜刮盡了富商大賈的錢財,也使民衆的生活到了崩潰的邊緣。從而削弱了大漢國本。


農民起義(圖景)

難以繼續生活下去的貧苦農民不斷揭竿而起,欲推翻大漢王朝。到公元前99年前後,已形成了四支規模較大的起義軍,每隻均有數千人。另外還有許多的小股起義軍。從而動搖了政權根基。

2、痛定思痛,衰年變革。漢武帝雖竭力剿滅起義軍,然而鎮壓了一批,又冒出一批。這讓漢武帝強烈地意識到,如果不改弦更張,大漢江山將不保。

於是,已到晚年的劉徹痛下罪己詔——《輪臺詔》。武漢武帝檢討了自己的失誤,決定要把軍國大政的重心轉移到恢復發展經濟上來。


漢武帝與衛青(劇照)

漢武帝劉徹曾對衛青說:漢家諸事草創,匈奴等又不斷侵陵,我如果不改革制度,後世就無所依據;不出師北伐,天下就難以安定。因此,不得不勞民傷財。但是,如果後世仍像我這樣,就會重蹈亡秦的覆轍。

由此看出,漢武帝劉徹是明確國計民生的重要性的,但是他把政策的轉變寄希望於下一代。他原本要在有生之年全力處理好匈奴等問題。然而,農民起義等社會危機的爆發,迫使他不得不提前轉變大政方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