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有時候媽媽們在外面工作一天,本身就很累,心情也不舒服,再加上孩子可能學習上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會出現對孩子言語過激的行爲,而一些孩子心裏委屈,可是怕媽媽們會對自己再發火,也就憋在心裏不說什麼了,表現在行動上就會出現拖沓的特徵,和平常判若兩人。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不自信,有時候孩子怕做不好一件事,就會犯拖延症,比如不想去考試,但又不得不去,比如自己不想去補習班,所以就選擇在路上磨蹭半天,比如不想出去逛街,所以喫飯喫的慢吞吞,這都是孩子不想做一件事的表現。

最近有年輕的媽媽給我們後臺留言說自己家裏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去勸說,起因很簡單就是因爲孩子幹什麼事情都要拖拖拉拉,穿一件衣服都能磨蹭五分鐘,喫飯也總是漫不經心,去上學十分鐘的路程,孩子居然走了半個小時,更要命的是孩子以前不是這樣,最近纔開始出現這樣的特徵,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

那麼小編今天在這兒趁着這樣的機會,給廣大家長們科普一下,看一下孩子們爲什麼會出現近期拖沓的現象:

1.媽媽大包大攬慣了,孩子不適應

在家裏,母親通常扮演堅強的女人的角色。他們每天睡覺前爲孩子們準備早餐。如果孩子們很小,他們也會幫助他們打扮。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有強烈的依賴感。所以總有一天當媽媽不幫孩子像以前一樣收拾東西的時候,孩子會有不舒服的心理,然後他們就會出現在那種情況下,實質上是孩子不願意獨立。

2.批評式語言過激

還有時候媽媽們在外面工作一天,本身就很累,心情也不舒服,再加上孩子可能學習上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會出現對孩子言語過激的行爲,而一些孩子心裏委屈,可是怕媽媽們會對自己再發火,也就憋在心裏不說什麼了,表現在行動上就會出現拖沓的特徵,和平常判若兩人。

3.孩子不自信,或者不想做一些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不自信,有時候孩子怕做不好一件事,就會犯拖延症,比如不想去考試,但又不得不去,比如自己不想去補習班,所以就選擇在路上磨蹭半天,比如不想出去逛街,所以喫飯喫的慢吞吞,這都是孩子不想做一件事的表現。

小編認爲孩子們出現這樣這樣的情況,媽媽們一定要耐心開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媽媽的關愛,重振旗鼓來面對生活中的所有事。

讀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要和我們分享的想法嗎?大家的孩子有這些情況發生嗎?歡迎大家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