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在元末起義的大背景下,從最底層的起義軍走到皇權巔峯,

身份發生巨大變化,對於這樣的鉅變,他如若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是難能掌握時局變化

,朱元璋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在起義之時也不斷加強文化修養,逐漸形成了自身文化格局。當然,朱元璋的文化格局也對明初政局有一定的影響,那麼具體

明初什麼政策受到朱元璋文化格局影響呢?這些影響對於歷史的發展有何影響?

這篇文章就從朱元璋文化格局形成開始,淺論一下其對於明初政局影響。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文化格局的形成

從放牛娃到化緣僧,眼界在擴大

朱元璋小時候的經歷也是一部心酸史,家裏貧窮使得他也就只能上幾個月的私塾,認識的字肯定不多,此時的朱元璋也不會對讀書抱有太多希望,畢竟填飽肚子纔是大事。到了朱元璋17歲那年,

終於贏了他一生中的一個轉折點,那就是因旱災、蝗災、瘟疫導致的災荒,朱元璋迫不得已做和尚,去化緣。

化緣的生活雖辛苦,但卻徹底改變了朱元璋原有的小農思想,接觸最底層社會的是是非非,打破了原有的文化格局,使其眼光更加開闊了。


化緣

從兵卒到帝王,逐漸形成了統治階級思想

三年化緣經歷,也讓朱元璋接觸到彭瑩玉傳播的教義,骨子裏也有些反叛精神,因此不論是迫於無奈,還是自願加入起義軍,骨子裏的反叛精神註定他會參加起義軍。由於朱元璋認識些字,在起義軍中也頗受領導的賞識,職位也升遷的很快。職位高了,接觸到的人層次也在提高,有很多儒士也開始投靠朱元璋的起義軍。

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爲,天下不足定也。——《明史·李善長傳》


李善長劇照

李善長是朱元璋接觸的第一位儒學大家,爲朱元璋成就帝業奠定了思想基礎,是他讓朱元璋有了學習的榜樣劉邦,同時讓朱元璋意識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以及讀書人的重要性,從此朱元璋開始廣納人才、禮賢下士。

吾率衆至此,爲民除亂耳。汝宜各安職業,毋懷疑懼,賢人君子有能相從立功業者,吾禮用之。居官者慎,毋暴橫以殃吾民,舊政有不便者,吾爲汝除之。——《明太祖實錄》

明太祖實錄

上面這段《明太祖實錄》的內容是朱元璋攻佔集慶(今南京)後,張榜公告所說。從中可見,朱元璋已經把自己變成一個封建統治者,當然這也是朱元璋接觸儒學者以後將自我文化格局提升到了封建統治者的高度。此時,

朱元璋的提倡仁政、尊儒用儒的文化格局已形成,明朝建立採用什麼樣的治世之道也已經明確了。

朱元璋文化格局下的治世之道

深知百姓疾苦的平民化底層文化格局

在最底層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朱元璋,深知百姓不易,也深刻體會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威力

,如果百姓不能安居樂業,社會仍然會繼續動亂下去。

不施實惠,而概言寬仁,亦無益耳。以朕觀之,寬民必當阜民之財,而息民之力,不節用則民財竭,不省役則民力困,不明教化則民不知禮儀,不禁貪暴則民無以遂其生。——餘繼登《典故紀聞·卷二》

朱元璋劇照

從餘繼登《典故紀聞》不難看出,朱元璋在對百姓能夠做到感同身受,這是他文化格局平民化的一個重要表現,不論是明初選擇的休養生息,亦或是輕徭薄賦,再或者是獎勵農桑、興修水利等等,都是朱元璋發自內心的對百姓“憐憫”。

不僅如此,朱元璋自身生活也是非常簡樸,在《明太祖實錄》中關於朱元璋生活節儉的例子很多,比如朱元璋南京建造的皇宮,朱元璋把設計圖中很多雕琢考究的部分去掉,這樣一來節省很大一部分成本,而且在修建南京皇宮之時,沒有必要修建的,朱元璋一律不建造。

南京明朝皇宮

與此同時,朱元璋爲了保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對於明朝官吏也進行嚴厲的懲治,尤其是對於貪官的懲治,嚴厲程度有過而無不及啊!比如明初的朱亮祖、郭桓案等等,朱元璋還編撰《御製大誥》將貪贓枉法、豪強兼併收入其中,警示官員不要有貪污的念頭。

科舉制度中漸走漸遠的儒家文化格局

朱元璋在起義中,招收了許多儒學大家,比如李善長、劉伯溫、宋濂等等,他們的治國理政思想無時無刻不影響者朱元璋的決策,當然,朱元璋也非常接受儒家的治國思想。爲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朱元璋也經常閱讀一些儒學著作,開闊自己的眼界。

劉伯溫畫像

我們都知道,

儒家著作中有許多“民貴君輕”的論斷,尤其是《孟子》中“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這樣的描述之處非常多

。上文我們也提到過,朱元璋對於百姓重視,但不能因爲對於百姓重視就把皇帝的高貴身份丟失,因此朱元璋對於儒家思想中的“君輕”嗤之以鼻,所以他

命令劉三吾刪除《孟子》中的“不合他胃口”的內容。

對於儒家思想的運用重點還是在於科舉考試製度方面,朱元璋不論是爲加強中央集權、禁錮思想,還是爲了確保選拔的官員忠誠,

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嚴格規定了考試出題

在四書五經範圍內,應考者還不能發揮自己的觀點。

經過“改良”的科舉制度,把其中“君輕”部分刪除,使其“民貴”與“君貴”的思想同時實施。

科舉考試

天之愛民,故立君以治之。——餘繼登《典故紀聞·卷五》

朱元璋對於儒家思想是持支持態度,但是他也將自己思想強加於此,在對科舉制度的改造中,展現給世人一全新的儒家文化格局,但

朱元璋卻不知,明朝的科舉制度嚴重製約了後世的發展,使千年來一直領先世界的中國科技落後於世界。

誅功臣、興文字獄,自卑與猜忌的文化格局

從平民百姓到所有人敬仰的皇帝,身份之間的差距不是一般文化修養之人能夠駕馭的了,這樣就造成了朱元璋心裏的不平衡。當上皇帝的朱元璋深知文化修養不足以駕馭現在的職務,爲此他不分黑白的晝夜工作,不管大事小事,都要親自辦理才放心,

這是自卑心裏產生的嚴重不自信,通過大量勞動來麻痹自己的心裏,朱元璋始終對於自己能夠當上皇帝還是有些意外與恍惚。

朱元璋劇照

奈何起自寒微,無故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談遷《國榷·卷二》

自卑者必多疑,朱元璋雖然經常說自己是“朕本淮右布衣”,但也僅限於自己說,如果別人說這樣的話,朱元璋肯定認爲是對其出身卑微的嘲笑,因此朱元璋唯恐聽到“布衣”、“匹夫”等等的詞語。如此看來,

朱元璋的自尊是相當脆弱的,脆弱的自尊容易對人多疑

,特別是對於開國功臣,如“驚弓之鳥”的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監視功臣的一舉一動,稍有不軌行爲,立刻誅之,例如李善長、藍玉等等,甚至是“無稽之談”的空印案都是如此。

錦衣衛造型

朱元璋的自卑心裏不只是表現在對其出身的忌諱,更表現在其早期經歷的忌諱,到達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歷史上著名的文字獄就是從朱元璋開始的。

朱元璋當過和尚,對“光”“禿”“僧”等字眼是大忌,甚至連“僧”的同音字“生”也包括在內。

明初文字獄的案例很多,例如杭州一學府教授在《賀表》中有“

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爲世作則。”朱元璋讀後勃然大怒,怒斥禮部官員說:“生者僧也,罵我當過和尚”,此舉把禮部官員嚇得不輕

朱元璋畫像

隨着文字獄的深入,朱元璋把個人禁忌上升到更大高度,在民間禁止百姓取名字用“天”“國”“君”“堯”等字;對於民間已經習慣的稱呼也必須改正,比如醫生只能叫做醫者、醫士等等,違者處以重刑。

朱元璋自卑、多疑的文化格局,造成了他嗜殺的作風,因此明初官員“朝不保夕”,說不定就會被牽連進去某個案件或者忌諱中而被殺。

朱元璋越是瘋狂的殺戮,越是表現出自卑的一面,越想控制人們思想,又越嗜殺。

古代醫生

總結:文化格局的影響,造成後世對於朱元璋的褒貶不一

朱元璋的文化格局是多樣的,一方面想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但又不完全接受儒家思想的理念,刪除儒家經典作品內的內容以滿足其想法,但又因其對年少之時出身以及經歷的自卑對文字吹毛求疵,對功臣多猜忌,殺戮無辜官員與功臣,但朱元璋對百姓生活又感同身受,深知其不易之處,對百姓體恤尤佳。

殺戮與體恤,造成後世對朱元璋褒貶不一,這是其文化格局對於性格影響所造成的,也是真實朱元璋的寫照。

我是

史海魅影

,關注我爲歷史點贊。

參考文獻

《明史》——張廷玉

《國榷》——談遷

《典故紀聞》——餘繼登

《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傳》——吳晗

《略論朱元璋文化性格的形成》——趙慶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