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慘的國家,被34國輪番轟炸投下十萬噸炸彈,爲何民衆對美國恨之入骨?

石油被稱爲黑色的金子,現代工業的“血液”,不僅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商品,更是國家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對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防安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因石油不可再生,中東地區就成了全球的軍事要衝。

地處軍事要塞的伊拉克

伊拉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目前伊拉克石已探明石油儲量1431億桶,在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中分別佔12%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

伊拉克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不僅一躍成爲中東地區最有潛力的國家,經濟水平也一度躍居中東首位。

海灣戰爭爆發,伊拉克炮火連天

伊拉克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自然而然容易成爲別國眼紅的存在。1991年美國對伊拉克發動了海灣戰爭,這是美國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這這場戰爭中,包括美國在內的34個國家對伊拉克進行了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三大軍事行動。

伊拉克軍隊在將近10萬噸炸彈的轟炸下,傷亡人數達大約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8.6萬人被俘,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損失慘重,

伊拉克被稱爲“全球最慘”的國家

海灣戰爭給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兩千億美元。美國對伊拉克空襲中,重點轟炸了一些石油工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和一些重要的軍事目標,導致伊拉克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軍事至今都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軍事上,伊拉克軍隊在海灣戰爭中整體作戰能力損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個師被摧垮,伊拉克海軍在這次戰爭中完全被摧毀。

海灣戰爭前,伊拉克憑藉着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使其經濟發展在中東地區處於中上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接近四千美元。而在海灣戰爭後,伊拉克國內生產總值僅達到戰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下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更可怕的是,美軍在伊拉克南部地區投下了約三百噸的貧鈾炸彈,導致這一地區患白血病、惡性腫瘤和其它疑難雜症發病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6倍,孕婦流產的比例是過去的10倍多。伊拉克也因此被稱爲“全球最慘”的國家,至今伊拉克人民對美國恨之入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