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从最初的出现到运用,其核心都是为了在社交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自信表达、清楚表达,孩子是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一个过程,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所能给予宝宝的不仅是互动式的表达交流机会,更能培养孩子多维度的能力素养。家长平时在说话时也尽量说长句,家庭语言不要过于简单,刻板,要生动幽默些,为孩子提供样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7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个时期逐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孩子走向社会的人际交往、学习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家长工作繁忙,孩子很小就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带,等到孩子上学时,才接到自己身边,这时候,部分家长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害羞,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

家长切记要用规范的普通话与孩子说话,并且不要模仿孩子的儿语语气,如洗手手、宝宝乖之类。孩子说吃糖糖时,家长要立刻纠正,并且要告诉孩子,要把想法说完整。还可以追问,你想吃什么糖?能用一句话把自己要求说清楚吗?引导孩子学会组织语言,把多种主要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明白。

力求口齿清晰,用词准确,富于表现力。这对孩子逐步养成说完整的话----规范的语言非常重要。家长平时在说话时也尽量说长句,家庭语言不要过于简单,刻板,要生动幽默些,为孩子提供样本。

走进集体、表达交流

语言从最初的出现到运用,其核心都是为了在社交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自信表达、清楚表达,孩子是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一个过程,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所能给予宝宝的不仅是互动式的表达交流机会,更能培养孩子多维度的能力素养。

如运动能力、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公众自信力、抗压能力等。所以,家长可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沟通,扩大朋友圈,早教所提供的集体环境就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场所。

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和适当鼓励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言时家长应投以赞许的目光,要及时和热情地给予评论和鼓励。当孩子叙述一件事情或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束后,即使孩子表达得不好,也不要表现出对他的失望,不妨多赞扬几句,如:你刚才说得太棒了,我觉得很有趣,刚才的想法是你自己的吗?太有说服力了等等。这些都可以对孩子形成积极的暗示,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