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放下架子,常去儿子们玩耍的地方,当孩子们玩得正开心时,他就故意躲在一个兄弟俩看得到的角落看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其实,对于那些爱学习的孩子来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书去阅读,更能激发阅读兴趣。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家长面临的“大问题”——各种大小屏幕里,有许多孩子可以学习的知识,但它们对孩子的正面引导,无法与阅读纸质书本相提并论。那么,怎样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一、让阅读带点“神秘感”

史料记载,苏轼、苏辙小时候很调皮,不太愿意看书与学习,天天喜欢跟一群同龄人一起玩耍,天黑也不愿回家。父亲苏洵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总觉得放任不管也不妥,严厉吓唬也不是办法。

后来,他选定了“亲子教育”方案。先放下架子,常去儿子们玩耍的地方,当孩子们玩得正开心时,他就故意躲在一个兄弟俩看得到的角落看适合儿童阅读的书。

兄弟俩觉得很神秘:老爸背着我们偷偷摸摸在做什么?这时,苏洵就故意神色慌张地把书藏到身后。兄弟俩就觉得更神秘了,绞尽脑汁也要去偷父亲的书看。慢慢地,他们爱上了阅读。

二、让阅读伴点“温馨感”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让他独自看书,注意力肯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建议家长们可以每天花半小时,与孩子们一起享受“亲子共读”绘本故事的快乐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先看看绘本上画了什么,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来,再给他一个恰当的点评。

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可以让孩子一边看图,一边听妈妈讲或念图中的故事。每讲几分钟,可以适当地提几个简单问题考考孩子。出题的标准,我觉得当有两条:既要让孩子回答得出来,又要切合图中的内容。

如此一来,孩子不仅在阅读中体会到故事的动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还能够收获阅读的小小成就感,孩子的阅读兴趣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三、让阅读有点“花样感”

长年让孩子看作文书,不仅不能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会让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其实,对于那些爱学习的孩子来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书去阅读,更能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学习时间充裕,孩子阅读的书籍可以多样化,更可以来些小花样。只要不是那些网络暴力类与成人类书籍,家长其实可以尊重孩子,让他们想看啥就看啥,不一定非要带上“语文”“数学”等学科影子。很多课外书,目前看来没有用,但无形之中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