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放下架子,常去兒子們玩耍的地方,當孩子們玩得正開心時,他就故意躲在一個兄弟倆看得到的角落看適合兒童閱讀的書。其實,對於那些愛學習的孩子來說,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書去閱讀,更能激發閱讀興趣。

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家長面臨的“大問題”——各種大小屏幕裏,有許多孩子可以學習的知識,但它們對孩子的正面引導,無法與閱讀紙質書本相提並論。那麼,怎樣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一、讓閱讀帶點“神祕感”

史料記載,蘇軾、蘇轍小時候很調皮,不太願意看書與學習,天天喜歡跟一羣同齡人一起玩耍,天黑也不願回家。父親蘇洵看在眼中,急在心裏,總覺得放任不管也不妥,嚴厲嚇唬也不是辦法。

後來,他選定了“親子教育”方案。先放下架子,常去兒子們玩耍的地方,當孩子們玩得正開心時,他就故意躲在一個兄弟倆看得到的角落看適合兒童閱讀的書。

兄弟倆覺得很神祕:老爸揹着我們偷偷摸摸在做什麼?這時,蘇洵就故意神色慌張地把書藏到身後。兄弟倆就覺得更神祕了,絞盡腦汁也要去偷父親的書看。慢慢地,他們愛上了閱讀。

二、讓閱讀伴點“溫馨感”

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讓他獨自看書,注意力肯定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建議家長們可以每天花半小時,與孩子們一起享受“親子共讀”繪本故事的快樂時光。在這段時間裏,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先看看繪本上畫了什麼,鼓勵孩子自己說出來,再給他一個恰當的點評。

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可以讓孩子一邊看圖,一邊聽媽媽講或念圖中的故事。每講幾分鐘,可以適當地提幾個簡單問題考考孩子。出題的標準,我覺得當有兩條:既要讓孩子回答得出來,又要切合圖中的內容。

如此一來,孩子不僅在閱讀中體會到故事的動聽,感受到家庭的溫馨,還能夠收穫閱讀的小小成就感,孩子的閱讀興趣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三、讓閱讀有點“花樣感”

長年讓孩子看作文書,不僅不能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反而會讓孩子對閱讀失去興趣。其實,對於那些愛學習的孩子來說,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書去閱讀,更能激發閱讀興趣。

如果學習時間充裕,孩子閱讀的書籍可以多樣化,更可以來些小花樣。只要不是那些網絡暴力類與成人類書籍,家長其實可以尊重孩子,讓他們想看啥就看啥,不一定非要帶上“語文”“數學”等學科影子。很多課外書,目前看來沒有用,但無形之中爲以後的學習做了鋪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