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記·秦本紀》證明,西周大荔之芮不存在,即便存在也在韓原大戰後就被秦國收編,絕非五年後“秦滅梁芮”之芮,此芮國只能在司馬故里韓城。綜上所析,筆者認爲依據《史記》、《左傳》及梁帶村古墓發掘已知的銘文,可以推定韓城曾經存在過一個古芮國,它從周初受封到滅亡(前1046一前640年),共有約四百年興亡史。

大家好,我們的社會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河出龍門,拜謁史聖。司馬遷爲中華文明立傳、爲中華文化鑄魂,譜寫着中華民族文脈昌盛的宏偉樂章。千百年來,在黃河岸邊縱橫溝壑以及土崖上,生生不息地建立了衆多古村古寨,演繹瞭如《史記》中記載的人和事一樣,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禹鑿龍門的豐功壯舉、芮國王陵的神祕悠遠、黨家村落的“耕讀傳家”,狀元王傑的清正廉潔、八路軍渡河的初心與使命......踏上這片熱土,詩情中鐫刻着紅色革命的痕跡,也流淌着豐沛的人文情懷。
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
從《左傳》《史記》看芮國
作者:張韓榮
2005年春梁帶村古墓發掘以來,有關議論四起,歷史事實是怎樣的?《史記》記載沒記載芮國?……
根據現已出土的文物顯示,梁帶村古墓屬西周到春秋期間的古墓羣,銘文“內”、“內公”、“內太子伯”等證明是芮國權貴的墓羣。“內”與芮通假。在一般人看來,芮國有河東之芮和大荔之芮,而無韓城之芮,這是真相嗎?除了正在挖掘的古墓並繼續等待最終的結論,學者們又能做什麼呢?自然而然是翻閱典籍,結合已有的考古發現儘量獲得合理的證論。
先來看《左傳》有關記載:
桓公三年:“芮伯萬之母芮姜惡芮伯之多寵人也,故逐之,出居於魏。”
桓公四年:“秋,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
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桓公十年:“秋,秦人納芮伯萬於芮。”
魯桓公在位18年(前711一前694)。這四條載明:一、芮伯萬被母親放逐到魏,問題是此魏地指何地,它屬芮國嗎?二、秦國小瞧芮國導致戰敗,與周王師聯軍才戰勝,並俘虜芮伯。侵芮、圍魏而俘獲芮伯,說明芮、魏是一個諸侯國,魏是芮的屬地。三、芮、梁與其它諸侯國共同平亂,都需過河(古籍稱黃河爲河)。四、芮伯被秦國釋放回到封地。
除過上述四條直接有關芮國以外,《左傳》再無記載,但卻有關於梁國的情況:
僖公六年:“六年春,晉侯使賈華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將奔狄,御芮日:“後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僖公十八年:“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命日新裏,秦取之。”
“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
“梁立,不書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弗處,民罷而弗堪,則曰:‘某寇將至。’乃溝公宮,曰:‘秦將襲我’。民懼而潰,秦遂取梁。”
上述四條記載了晉公子夷吾投奔梁國和梁國滅亡的原由,一因“梁近秦”,二因梁伯好興土木卻無人防守,反倒加速了亡國。魯僖公十八年(前642年)末,秦滅梁並移民居住。
再來看《史記》:
《周本紀》:西伯有德名於天下,不言不判就化解了“虞芮之訟”。這是“芮”在史冊中的最早記錄,只作爲證明西伯行善的一個事例。這個“芮”在大荔還是在山西,在三家注就已發生分歧與爭論。《集解》引《地理志》說芮在“臨晉”即今大荔,而《正義》引《括地誌》等史料充分論證芮在山西,在虞西面,虞芮爭田是汾河流域發生的故事。虞芮會相隔黃河最寬處的河段發生爭田案嗎?顯然不可能。另外要強調,這個“芮”國是殷商分封的,而非周朝分封的。
《周本紀》還載有周厲王時大夫“芮良夫”一篇駁斥國家專利的宏論,《左傳·文公元年》則有秦伯引“周芮良夫之詩”,說明自己貪功才導致戰敗。《正義》注,芮良夫就是芮伯。問題是周朝芮伯封地在哪裏?是殷朝之芮重受封並遷地的,還是周朝新封的?
《秦本紀》對“芮伯”作了連載:“德公元年”,“梁伯、芮伯來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來朝。”秦繆公九年,“(居梁國)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終卻“背約不與河西城。”
秦繆公十五年,晉挑起戰爭,爆發了著名的韓原大戰。結果,“夷吾獻其河西地”,“是時秦地東至河”。
秦繆公“二十年,秦滅梁、芮”。
從上述可見,《史記》未採用《左傳》有關芮的史料,只選用了有關梁的史料,而《左傳》對“芮”只記載了魯桓公在位時期,其它再未明載。《左傳》與《史記》都沒記載“芮”在周初具體受分封的時間與情況;而梁、芮亡國的時間,兩書略有出入,《左傳》載明梁滅於魯僖公十八年底,不遲於十九年春,即公元前642至641年,但秦繆公二十年爲公元前640年,相差至少一年,《左傳》只寫梁亡時間卻未記芮亡時間,《史記》則指明秦繆公二十年,梁與芮先後都已被秦國收編。司馬遷所引第一手原始資料肯定出自秦國保存完好的史料。
司馬遷在《史記》中始終把梁、芮相提並論,說明兩小國屬於一個地區,是近鄰相鄰、各佔地不過百里的小邦國,幾乎同時滅亡,又說明兩國距離秦都的遠近,先梁後芮,梁近而芮遠,果真如此,則梁芮在韓城的各自區域不證已明,即南梁北芮。這與梁帶村的考古發現相符,同時也解釋了韓城學者多年的疑惑,城南有梁國遺址、韓原及魏長城,難道東原和北原在幾千年歷史中就無任何建樹或貢獻嗎?如今,梁帶村古墓羣填寫了這個空白,而這個空白是司馬遷留下的,但他對芮國作了簡明的記載。
《史記·秦本紀》三家注的註解讓人疑問。司馬貞《索隱》未分辯殷商與周代不同的芮國,依舊認定“在馮翊臨晉”(即大荔),而《正義》引《括地誌》則引出新問題,“南芮鄉故城在同州朝邑縣南三十里,又有北芮城,皆古芮伯國。”有些人便說,北芮便指韓城梁帶村一帶。對嗎?梁帶村發現的是古墓羣而不是北芮城,北芮城若指韓城某地某處,《正義》會不加註釋嗎?《正義》不加註釋正說明,張守節認爲南芮鄉、北芮城都在同一地,與梁帶村無關。這也說明對《地理志》與《索隱》、《括地誌》與《正義》的史學家們來說,梁帶村芮國古墓和韓城芮國根本就不存在。這又恰好說明,《史記·秦本記》有關芮國的簡記一直被後人誤讀誤解至今,梁帶村考古發現終於讓世人重新認識《史記》和古芮國。
【梁帶村?芮國遺址出土的玉立人】
大荔芮國的情形到底如何?
韓城芮國的古墓羣發掘了,最終結論如何?古芮國的城址又在哪裏?
綜上所析,筆者認爲依據《史記》、《左傳》及梁帶村古墓發掘已知的銘文,可以推定韓城曾經存在過一個古芮國,它從周初受封到滅亡(前1046一前640年),共有約四百年興亡史;它非殷商河東之芮,也非河西大荔之芮。《史記·秦本紀》證明,西周大荔之芮不存在,即便存在也在韓原大戰後就被秦國收編,絕非五年後“秦滅梁芮”之芮,此芮國只能在司馬故里韓城。
=最溫度、最深度,最情懷、最態度的平臺
史記韓城 · 黃河特區
一座古城,幾朝盛景舊時夢。黃河之濱的韓城,自古就風流。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