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實際上,撕紙對寶寶的成長是有很大好處的,當寶寶進入“手的敏感期”時寶寶就會發現自己的小手其實能做很多事情,撕紙的時候先需要大腦去下達命令,雙手、手臂肌肉和手腕相互配合,從而鍛鍊寶寶的手部運動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幫助寶寶的雙手更靈活。所以在2歲前的寶寶有喫手的習慣,家長也不需要刻意糾正,儘量保證寶寶入口的東西乾淨、安全即可,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牙膠、適合寶寶的食物之類乾淨衛生的替代品。

3歲前,寶寶有這些“壞習慣”,是變聰明的信號

許多的寶媽都會感慨:“孩子的成長速度太快了,一天一個樣。”,確實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寶寶的變化,一段時間不見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動作都會有明顯的改變,父母可以在寶寶這些變化中感受到寶寶一天一天在變聰明。

但是,寶寶在3歲的時候除了學會新的表情、新的動作等新知識以外,寶寶3歲之前還會出現一些“壞習慣”,有些寶媽很奇怪寶寶這些壞習慣,到底是在那裏學的並着急糾正。其實,寶寶在3歲前的這些“壞習慣”,也是變聰明的特徵,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或刻意糾正。

一、喫手

寶寶大約在白天左右,家長就會發現孩子開始喫手了,隨着寶寶的年齡變大,在2歲前寶寶經常會把抓到的東西往嘴裏塞,這時家長就要時時刻刻的注意寶寶有沒有把身邊的東西塞進嘴裏。

但是,這種習慣雖然不好,但是這卻是寶寶大腦發育的一種明顯的表現。因爲2歲前寶寶正處於“口欲期”,剛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寶寶需要被家長照顧,和外界的溝通都是通過用“口”喫、哭、笑來表達的。所以這個階段寶寶會依賴口作爲探索周圍環境的方式。

所以在2歲前的寶寶有喫手的習慣,家長也不需要刻意糾正,儘量保證寶寶入口的東西乾淨、安全即可,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牙膠、適合寶寶的食物之類乾淨衛生的替代品。

二、撕紙

很多寶寶在1歲之前通常很喜歡撕紙,很多家長甚至被迫買了一些“撕不爛”的圖書,更甚於將家裏的書籍、本子等紙製品都藏起來不讓孩子有機會撕。

但是實際上,撕紙對寶寶的成長是有很大好處的,當寶寶進入“手的敏感期”時寶寶就會發現自己的小手其實能做很多事情,撕紙的時候先需要大腦去下達命令,雙手、手臂肌肉和手腕相互配合,從而鍛鍊寶寶的手部運動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幫助寶寶的雙手更靈活。

三、扔東西

寶寶在“手的敏感期”這一時期,可能還會喜歡上扔東西,經常去把手裏拿到的東西四處亂扔再讓家長撿回來,然後再扔出去……很多家長都很奇怪寶寶時從哪學的“壞毛病”?

其實,除了是因爲寶寶在“手的敏感期”在不斷通過用手“扔”的動作鍛鍊自己的手腦協作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寶寶進入了“空間敏感期”,當孩子在這一時期可以在寶寶扔東西的時候幫助寶寶感知周圍的空間,理解前後左右、遠近、高低等概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