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媽媽發現,寶寶的腳底板平平的,擔心寶寶將來會有扁平足,真的會這樣嗎?

小寶寶有扁平足很正常,無需擔心

其實,剛出生的寶寶都是扁平足,2歲之前有90%寶寶還是扁平足,之後隨着年齡增長,足弓成形,扁平足自然消失。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無需擔心。

寶寶4歲後,足弓基本形成,如果發現寶寶這時足部發育異常,最好到有足部檢測儀器的機構做一次專業檢查。

如果寶寶在6歲時,仍然出現明顯的足弓下塌,就要考慮真的是扁平足了。

如何預防寶寶扁平足?

雖然絕大多數寶寶的扁平足會慢慢消失,但仍然要做好預防。

這是因爲,真正的扁平足除了少數與遺傳有關外,多數是由於後天護理不當因素導致足弓韌帶、肌肉鬆弛而造成的。

那麼,爸爸媽媽要如何預防扁平足呢?

1.讓寶寶適量運動

寶寶的足部要健康發育,應該適量運動,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發育。

2.選對鞋子

寶寶的鞋子應以中硬度爲佳,選擇不同幅度足弓墊承託,防止前掌過鬆或過緊,增加足部舒適度,幫助寶寶穩定腳形。

3.不要急着讓寶寶學走

在寶寶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寶寶勉強練習走路,全身重量壓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扁平足。

瞭解扁平足給寶寶帶來的危害

最後,我們可以一起了解一下真正的扁平足對寶寶有哪些危害:

1.腳後跟易受傷

扁平足的寶寶走路時,腳內側和腳後跟會很疼,而且走路是內八字,鞋子容易磨損,腳後跟也會受傷。

2.無法長時間行走和運動

長時間的行走和運動,會使寶寶腳部軟組織發炎,還會引起關節部分疼痛,影響寶寶今後的運動能力。

3.引發腳部各種炎症

扁平足還會引發各種炎症,例如跟腱炎、髖骨腱炎、足底筋膜炎等。

4.影響脊椎的正常發育

寶寶的腳部沒有足弓支撐,使得韌帶拉長,受力不均勻,走路不穩,時間一久易致功能性短腿,甚至會導致脊椎側彎,走路斜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