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詞叫做入土爲安,而中國古代更是重視陵墓,在當時來說,陵墓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古代的陵墓更是給現代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文物,換句話說,陵墓更像是一個個時代的縮影。但是由於技術和意識的缺乏,很多陵墓在開掘的時候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損失都非常的大。


提起這件事,明皇陵更是首當其衝。也正因如此,大家對郭沫若郭老師頗有微詞。陵墓的損壞,文物的破損,讓現在的人們想起來依然感到痛心。那郭老師爲什麼要執意開挖明皇陵呢?


文化巨匠

提起郭沫若,我們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讀過他的詩。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據說他的一生中寫了不下百萬字的著作,可以說他是20世紀的文化巨匠之一。


他不僅在文學方面是一位大家,還潛心鑽研歷史,尤其熱愛考古發掘。20世紀50年代左右,全國上下都開始進行了遺址發現工作,可以說是考古工作的一種復興。


鍾情明皇陵

當時的郭沫若也是非常的熱愛考古發掘,但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他一心撲在了明皇陵的身上,還向上面提交了申請,說想要挖掘明皇陵。他的這一申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爲當時,我國的文物保護意識還有技術都不到位,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但郭沫若是當時的文學大家,而那些反對他的人人微言輕,上面還是批准了他的申請。


定陵遭殃

郭沫若想要挖掘的是長陵,長陵的意義和地位非常重大。因爲它規模之大,時間之久,而且建造的時期也是千挑萬選的全盛時期。而也正是因爲長嶺的規模之大,所以人們當初沒有實力開墓,但是比他小的定陵遭了殃。據說定陵雖然規模沒有長陵大,但是裏面的文物數量非常可觀。


令人惋惜的是,由於技術缺乏與保護措施不到位,許多文物出土瞬間便毀掉了。而這一悲劇讓國人爲之心痛,後來變出了一個禁止挖掘任何王陵規定。後來郭沫若再去申請要挖掘長陵,他便被直接拒絕了。


原因

那爲什麼郭沫若一心想要挖掘明皇陵呢?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郭沫若猜測《永樂大典》應該在長陵裏,這是國寶級別的,而郭沫若就是想要《永樂大典》。


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比較的自私了,郭沫若可能是因爲先祖的原因想要開明黃嶺,後來有人說郭沫若可能是郭子興的後人。郭子興是朱元璋身邊的忠臣,甚至可以說他幫助朱元璋崛起。但後來郭子興卻被斬草除根。


曾經郭沫若說過:朱家展斬郭家祖輩,郭家刨朱家之墳。所以就有人猜測他是出於這個私心,纔想要開掘明皇陵。但是具體原因到底是爲何?我們也不得而知,並且有待考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