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少家長在自家孩子小的時候就不斷給他們灌輸“謙讓”的思想,什麼“孔融讓梨”之類的,但更多的是要他們謙讓比自己小的、弱的人。

然而,當孩子的東西被弟弟妹妹搶走時,謙讓真的是件好事嗎?也就是說不一定,沒有底線就一直卑微下去,它只能斷牙吞血,一輩子。如果家長一直用這樣的標準來問孩子,他們只會受到委屈。事實上,我們錯了

一、謙讓是一種美德,但不是義務!

這就跟“讓座是美德,但不是義務”一個道理,我們可以教孩子選擇謙讓,但別人沒有權利要求我們謙讓,謙讓並不是定義孩子好壞的標準。

相反,家長們反而應該這樣教導孩子:你的東西就是你的,你有支配使用權,別人問你要,給不給你自己說了算,別人沒權對你指手畫腳。當然,如果選擇給,也是美德的一種體現,但不是義務。

二、你可以不謙讓,別人也可以,平常心對待

每個人都有不謙讓的權利,別人尊重你,你也要體諒別人。當別人拒絕你的要求乃至請求的時候,請分請你我主次,尊重別人的選擇。

金星曾在節目上講過這樣一件真實的故事:

一位網友在下班的路上碰到了一對母子,而那個小男孩看中了自己手中剛買的雞排,便跟媽媽撒嬌也要喫。結果那位母親二話不說讓小男孩來跟網友要,由於第一次碰上這樣的事情,網友愣是沒反應過來,於是沒吭聲。

結果男孩的母親不樂意了,衝着該網友又是白眼又是罵道:“什麼玩意兒。小氣,瞧你那身打扮,肯定不是個好東西。”網友聽到很生氣,就在這時地鐵來了,小男孩兒突然從後面就是一推。

幸虧旁邊的人反應及時拉住了網友,而那對母子早已溜進地鐵裏不見了。

可見,父母正確的教育和榜樣是多麼的重要。小小年紀,居然差點變成殺人兇手,父母真是太不合格了。

家長必須要告訴孩子:別人有權利拒絕你,所以保持平常心。別人的東西我不要,自己的東西保護好,這樣就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