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父母,他們把孩子當成一項投資品,父母養孩子,孩子養父母老。

這也無可厚非,在之前物質條件比較匱乏的時代,養老這件事主要考兒女。

但是現在社會物質極度豐富,人在年老的時候,在物質方面已經對子女沒有太多的需求。

所以,現在很多人就會選擇不生孩子,那麼大多數選擇要孩子的年輕父母們,到底是爲什麼要孩子?

樊登老師之前問兒子,你覺得在投資你還是在消費你?

兒子毫不思索地說當然你在消費我咯。

樊登老師想了一下,也覺得兒子說的挺有道理的,因爲當前年輕的父母要孩子,在孩子身上下血本爲了孩子能成長的更好,大多數,並不是指望着自己年老了以後,孩子來替自己養老。

而是希望孩子能夠享受這個社會上更多美好的東西。

臺灣作家龍應臺兒子問他媽媽,我爲什麼要讀書?

龍應臺回答說:孩子,我要你讀書並不是爲了折磨你,而是,當你長大成人的時候,你擁有自主選擇的能力,而不是隻能夠選擇去做長時間重複性特別高的一些勞動去養家餬口。

我希望你有能力去選擇價值高的工作,我希望你有時間去完成你的夢想。

事實上,龍先生大部分關於父母的真實想法都是表達出來的。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長大後有更多的選擇,享受世界上美麗的食物,看到世界上美麗的風景,實現我們想要實現的夢想。

而家長能獲得什麼?

我們能獲得到就是在養育孩子的這個過程中,體會跟孩子互動的每一分的樂趣,就像樊登先生說的,我們是在消費孩子。

因爲通過培養孩子,我們獲得了自己極大的滿足感,我們獲得了很多的快樂。

如果,我們當代的父母還像以前那樣子,希望孩子成爲我們實現人生目標的工具,希望孩子秉承我們的觀念,那就等於我們剝奪了孩子作爲一個個體的自由,如果是這樣,孩子不會幸福,父母也不會幸福。

我們從小長大,我們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希望我們進機關,希望我們進國企,我們就放棄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和夢想,然後,等我們走上社會,卻發現這個社會已經變得我們不認識了。

而我們,再繼續父母這樣的養育方式,我們的孩子又何談自己的夢想,不過是一代一代機械的延續罷了。

世界發展這麼快,我們如果用我們昨天所學到的知識去教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去應對一個更加複雜,更加多變的未來的世界,孩子以後憑什麼競爭,憑什麼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最好的父母,不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圖去生活,而是幫助孩子鑄就他的夢想,讓孩子成爲一個真正舒展的刺激,讓他用自己的獨立意識去應對未來的世界,去體會未來世界的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