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孩子被磕磕碰碰、被其他小朋友,不想去上學的時候。您打算怎麼辦?你想過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嗎?

  讓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一家公司的兩名推銷員輪流訪問一個窮困地區,調查市場。

  第一個去的人搖頭嘆氣,這樣回答公司:這裏的人都是赤腳,完全不穿鞋,怎麼能賣掉呢?於是空手而歸。

  第二個來訪的人看到後真是太高興了,給公司這樣回信:太好了,這裏的人還光着腳,市場太大,大家都有買鞋的潛力。因此公司免費贈送部分鞋子給人們,當地人慢慢有了穿鞋的習慣,並切身感受到穿鞋的舒服,賣鞋子就變得順利了,他滿載而歸。

  同樣是調查市場,不同的推銷員,不同的結局。

  同理,孩子的言行受父母影響,有什麼父母就有什麼孩子。

  一、孩子偶然磕碰的時候

  

明智的父母這樣想:

  幾十個孩子在一起嬉戲,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就連我一個人帶着一個孩子也只難免會磕磕碰碰。何況是這麼多孩子!

  這些衝突都是童年寶貴的經歷,都是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在磕磕碰碰中,他們逐漸學會保護自己和麪對挫折,勇敢地面對人生。

  結果:孩子們學會負責任和有擔當!

  理性的父母這樣認爲:

  沒關係,我也相信老師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責備也沒有任何意義,最重要的是要先安撫好孩子。

  如果傷口有點嚴重,就與老師溝通,瞭解真相後找到解決方法。不能一味地責罵老師,把所有的責任推到老師的頭上。我相信老師愛所有的孩子。

  結果:孩子們學會理解和寬容。

  

奇葩的父母這樣認爲:

  我的孩子受傷了嗎?你怎麼帶孩子的?爲什麼這麼不負責任?連個孩子都看不住,還當什麼老師?不,我得和校長談談!

  結果:孩子們學會逃避責任,變得尖刻,社會交往能力也減弱。

二、孩子受欺負的時候

  

明智的父母這樣想:

  孩子們之間開玩笑是正常的事情。也許一分鐘前吵架,下一分鐘就牽着手一起玩了。我會適度地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讓他學會和別人相處的能力。如果孩子解決不了,我再介入也不遲。

  結果:孩子們學會協調關係、解決衝突和保護自己。

  

理性的父母這樣認爲:

  孩子們之間的惡作劇大部分是無意中做的,但如果孩子被排擠,心裏就會痛。

  我會了解情況,如果孩子錯了,我會請他自己道歉,讓他明白打人是不對的;如果別的孩子錯了,讓孩子明白,寬容地原諒別人的錯誤就是美德。我還會告訴孩子,當有人想打你的時候,可以大聲吼叫:打人是不對的,你不能打我!孩子也可以儘快跑,告訴老師。

  結果:孩子們學會寬容,學會負責任,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

 

 奇葩的父母這樣認爲:

  我家的孩子受了誰的傷,快出來看我怎麼訓他。

  不論緣由,走過去先給打人的孩子幾個耳光。

  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往死裏打,下次他就不會打你了。

  結果:孩子失去友誼,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三、當孩子不想去上學的時候

 

 明智的父母這樣想:

  我希望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意志力、習慣、時間觀和規則觀。讓孩子理解按時上學是好孩子的最低要求,我也要準時接孩子回家,老師可以準時下班。

  結果:孩子們知道時間管理,有很好的愛好。

 

 理性的父母這樣認爲:

  孩子有時不想上學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會讓孩子知道在學校讀書是你自己的事。我不會說你必須按時上學。但是我會告訴你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

  結果:孩子們會尊敬老師。

  

奇葩的父母這樣認爲:

  孩子還小,睡懶覺是正常的。不要太認真了。

  早上孩子們說不想去上學,那麼就在家裏玩兒!

  結果:孩子們沒有時間觀念,喜歡拖拉,不主動學習。

  四、當學校組織家長參加親子活動時

  

明智的父母這樣想:

  組織這樣的活動是非常必要和非常負責任的行爲。光靠學校不能做好教育,家庭和學校必須共同合作才能教育好孩子。

  結果:父母努力學習,孩子每天都在進步。

  

理性的父母這樣認爲:

  我每天盡力工作就是爲了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如果學校舉行親子活動,我也會積極參與,這是和孩子們一起參加活動的最佳機會。

  結果: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越來越親近,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

  

奇葩的父母這樣認爲:

  我真的很忙,沒有時間參加活動。

  我不能請假,就不參加活動了。

  結果:隨着父母跟不上時代的事情越來越多,孩子心裏越來越孤獨、越來越冷漠。

  五、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時候

  

明智的家長問孩子:

  今天在學校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今天在學校玩得開心嗎?

  你今天和孩子上體育課,老師稱讚了你!媽媽真爲你高興!

  今天老師告訴媽媽你唱歌唱得真好,回家給媽媽唱歌可以嗎?

  結果:孩子們獲得成就感,越來越喜歡上學。

  

奇葩的父母這樣問:

  今天老師批評了你嗎?告訴我真相!

  今天有打你的孩子嗎?告訴媽媽,媽媽幫你解決!

  今天老師告訴媽媽你在學校沒聽話,怎麼了?

  你今天在學校學成一坨屎啊?

  結果:由於父母持續負面強化,孩子們越來越不願意上學。

  好老師能影響孩子3年零5年,但父母的影響力會持續一輩子!

  孩子不是老師的,而是你的,父母總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的一生榜樣。

  家長對學校或教師的不同態度,直接促進或阻礙孩子的成長。

  假如你是一個希望孩子以後能成爲什麼樣的人的家長,那麼請你先成爲什麼樣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