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明蘭自幼成長曆程淒涼,原生家庭並沒有給予她應有的父慈母愛,所以明蘭婚後並沒有把夫君的愛情當回事,她遵循着祖母的教導,延續着祖母的智慧,抗衡婆母小秦氏,協助顧廷燁打理府中事。如果一定要深究盛明蘭和曹丹姝婚後境遇爲何不同,除了所嫁之人身份不同以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二人的原生家庭差距大。

曹丹姝和盛明蘭,都是才貌雙全的女子,爲何婚後的境遇不同。
2020年熱劇不少,前有孫紅雷的《新世界》,後有靳東的《如果歲月可回頭》,雖都口碑不俗,熱度不減,但似乎都沒達到收視與口碑的雙贏,離小熒屏“爆款”還有一段距離。

直到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上線,這部未播先火的正午陽光大戲終於開播了。
這部以宋仁宗爲主線的宋朝古裝戲無論是從節奏,還是從服化道來看,都與同爲正午陽光出品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頗爲相似。

更爲相似的是兩部影視劇中對於人物的刻畫手法。《清平樂》中的千古一代賢后曹丹姝出身名門,是智勇雙全的奇女子;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盛明蘭,出身書香門第,雖是庶出,卻也才貌雙全。
《清平樂》曹丹姝,將門之女,爺爺是功臣,自幼勤勉好學,被衆人推舉爲皇后的不二人選。婚後的曹丹姝表面淡定處理後宮事宜,內心卻渴望愛而不得。

《知否》中的盛明蘭,清譽之家的庶出女兒,乖巧順柔。婚後的盛明蘭深陷顧家的麻煩之中,卻處事不驚,被顧廷燁視作唯一。
曹丹姝和盛明蘭:同爲才貌雙全的女子,爲何高嫁後的境遇不同。

曹丹姝和盛明蘭都是高嫁,卻有本質的不同
曹丹姝嫁給趙禎之前,是將門之女,性子隨性豪橫,常常男扮女裝,冒充兄長去聽範先生講書。
曹丹姝的第一段婚姻,起源於世家之間的約定,這次婚姻中的曹丹姝是低嫁,只爲完成爺爺的諾言,而在見到夫君後卻第一時間商量和離,完全不介意自己從此揹負醜名。

曹丹姝的第二次婚姻,是薛伯伯極力推舉的,對方是自己心之所向的宋仁宗趙禎。高嫁給趙禎,她便是大宋的皇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曹丹姝入宮後,得到了皇后的尊榮,也受到了趙禎對她治理後宮的肯定,但唯獨沒有給她來自夫君的關愛。因爲她嫁的人是帝王,自古帝王多無情,而身爲皇后的她,更要母儀天下。

反觀盛明蘭,在嫁入侯府之前,雖家門清譽,爺爺是探花郎,但是盛明蘭既不是長女也不是嫡女,生母衛小娘早早撒手人寰,只剩下她自己。
盛明蘭幸得祖母照拂,自幼跟隨在祖母身邊,學會了許多聖賢道理與處世之道。盛明蘭在嫁顧廷燁之前,和小公爺齊衡兩情相悅,一度想要廝守終生,但卻因爲門第被齊衡母親拆散。

如果顧廷燁自己沒有本事,而是承襲家裏的爵位,那麼盛明蘭也許同樣會遇到門第問題。但幸好顧廷燁的戰功是靠自己打江山得來的。
盛明蘭嫁給顧廷燁將自己的身份上了一個階層,而曾經飽受名聲困擾的顧廷燁,也消停了,盛明蘭的婚後生活,安心料理家務事便可。

原生家庭的不同造就不同的處事方式
如果一定要深究盛明蘭和曹丹姝婚後境遇爲何不同,除了所嫁之人身份不同以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二人的原生家庭差距大。
盛明蘭生母是人微言輕的衛小娘,又早早撒手人寰,本就是庶出的明蘭在盛府地位很低,即便是有祖母在背後撐腰,明蘭在孃家的生活依然舉步維艱。

王若弗的嫡女盛如蘭雖然與明蘭交好,但也僅限於使喚明蘭幹活做飯,並無姐妹真情。
明蘭在孃家,除了祖母,無人給予過她愛與關懷。生長在缺愛的原生家庭裏,明蘭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對於感情不抱太高幻想,對於丈夫亦不做太高要求。

反觀曹丹姝,出身名門又是嫡女,自幼父母寵愛、兄長疼惜。一直處於被愛的曹丹姝,對愛人的愛有着強烈的渴望與期待。因爲一直被愛着,所以格外期待真愛的到來。
曹丹姝嫁給趙禎後,新婚之夜便被冷落,一個人落寞傷心,她對這段婚姻的期望值過高,一旦錯位,便會讓曹丹姝內心的清高思維所主導,這就是爲什麼曹丹姝被冷落後,決定只做趙禎的臣。

愛情之於明蘭來說是一件奢侈品,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但是愛情對於曹丹姝來說卻是一件日常必備品,有是常態,沒有便會感傷。
盛明蘭自幼成長曆程淒涼,原生家庭並沒有給予她應有的父慈母愛,所以明蘭婚後並沒有把夫君的愛情當回事,她遵循着祖母的教導,延續着祖母的智慧,抗衡婆母小秦氏,協助顧廷燁打理府中事。

曹丹姝卻做不到真正的內心平靜,在趙禎面前她是賢后,可以坐下舉杯商討治理國家的大事,但趙禎離去後,卻對着月亮黯然神傷。
曹丹姝和盛明蘭都才貌雙全,在婚姻中也都是高嫁,但是婚後的境遇卻因所嫁之人、原生家庭的差別而不同。曹丹姝從灑脫自在到步步“算計”,而盛明蘭則是從謹小慎微到步步爲營。

曹丹姝和盛明蘭對於婚姻的經營,讓女人們明白,想要婚姻幸福,比另一半給予愛更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同的婚姻有不同的相處模式,而對於女人而言,嫁給自己所愛之人是幸運,但嫁給深愛自己之人,纔是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