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個時代裏,愛國與愛人民都能夠成爲分開的品格,或許對於胡肇漢來說,他並不是愛國,而是趁着亂世把權利抓在手中而已。經過江蘇公安多次工作,最終在其妻子處得知胡肇漢在上海與一個服裝店老闆要好。

羅曼.羅蘭說:''千百年來,人類用犧牲、苦難、堅韌的努力、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信心贏利了自由。''戰爭是一個民族的悲傷,也是一個民族的英雄史詩。幾十年前那場在祖國國土之上的戰爭殘酷又哀傷。

同胞之間的感情糾結又複雜,昨日還是共同抵禦外敵的同胞,隔日就殘害同胞,爲了一己私利而肆意屠戮。

全國解放之後,中國也處在一個危險時期,國民政府殘留下來的敵特分子在中國大陸默默潛伏,企圖能夠再次實現自己的目的。但是這些癡心妄想終究是夢裏樓臺,最後成空。

1950年,上海公安突然逮捕了一個商人胡肇漢,牽出了一段塵封往事。

年輕有爲

胡肇漢是湖南人,生於洞庭湖畔的岳陽。出身貧苦,14歲就開始當長工,中學畢業以後,民國年間加入了警察隊。

曾經參加北伐後來潛逃回家。

抗戰爆發後,胡肇漢率領着自己的部隊,摧毀了吳縣的日僞警察所,奪得所內全部槍支,攻佔了蘇州城外的僞軍據點。

只此一役讓胡肇漢在當地名聲大噪,並因此受到了澄陽湖區當地望族王氏族長的青睞,王氏族長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胡肇漢。胡肇漢從此在陽澄湖地區紮下了根。

這時候的胡肇漢事業與家庭雙豐收,才稱得上青年才俊,還沒有多大就有了一份基業。還有抗戰英雄的名聲。

這是時代給他的機遇,也是時代給他的選擇,若是選擇百姓與祖國,胡肇漢會彪炳史冊。但是胡肇漢偏偏選擇了人民的對立面,走向了一條通往恥辱柱子的道路。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胡肇漢不滿足於現狀,他並不是想保家衛國,他想要的一直都是權利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慾望。

組織''忠義救國軍''

小有成就之後,胡肇漢投靠了國民政府,在國民政府的軍警界來回晃盪,又輾轉多地,試圖尋找一個使自己權利更大的契機。

1939年,''江抗''來到了澄陽湖,許多遊擊部隊紛紛接受了江抗的改編,而江抗的副總指揮接受了胡肇漢的改編。

此時的胡肇漢如虎添翼,部隊人數更加強大。胡肇漢打出了''國民政府忠義救國軍''的旗幟,開始對敵軍進行攻擊和騷擾。

這時的胡肇漢還有着一箇中華兒女的血性,在抵禦侵略者的戰線上,他始終衝在前方,但是對待他的同胞卻並不是如此。

野心膨脹到了極致

淞滬會戰失敗後,胡肇漢籠絡許多想要救國救民而又不想離開家的青年學子,參與忠義救國軍,人數鼎盛之時,達到將近五萬人。

這時候胡肇漢的野心已經漸漸顯露,爲了奪權,胡肇漢不顧戰事緊急,也不顧部隊紀律,趁亂打死了這支部隊的指揮官,直接奪權。

胡肇漢的部隊日漸龐大,在陽澄湖爲非作歹,成爲獨霸一方的惡匪。後來,新四軍與胡肇漢共同抗戰,胡肇漢雖然爲非作歹,但是在抗戰中還是有着赫赫的戰功。

新四軍還是希望可以爭取到胡肇漢,共同抗戰,造福鄉里。

但是胡肇漢的野心已經膨脹到目中無人,不能成爲同盟甚至是戰友了。胡肇漢在戰鬥中向新四軍請假,然後率領自己的部下離開了新四軍,這樣一來相當於宣佈自己退出新四軍。

離開新四軍的胡肇漢先後投靠國軍又投靠了汪僞當局,開始了對抗人民的罪惡之路。抗戰結束之後,胡肇漢成爲了國民政府的打手,開始對我黨的軍民開始瘋狂的報復。

胡肇漢對我黨地下組織造成了巨大破壞,殺害我黨幹部,以及近百名無辜羣衆。

血債累累,人神共憤

江蘇解放之後,胡肇漢自知罪人,逃跑出江蘇界外。

江蘇解放第二年,江蘇公安決定逮捕胡肇漢,但是這時候的胡肇漢已經不知逃到哪裏去了。經過江蘇公安多次工作,最終在其妻子處得知胡肇漢在上海與一個服裝店老闆要好。而胡肇漢也正是僞裝成一個商人。

1950年,上海公安將案件移交給蘇州警察,公安通過其妻子,聯繫到了服裝店老闆。蘇州公安在服裝店埋伏下來,靜靜等着胡肇漢進入圈套。

後來胡肇漢被順利抓獲,在公審大會上審問完後,發現胡肇漢罪大惡極無可赦免,被處以槍決。

當初就連製造''滄白堂''事件的鄭蘊俠都被赦免的死刑,最後還當上了政協委員,這足可以看出來胡肇漢的行徑有多麼令人痛恨。

在那個時代裏,愛國與愛人民都能夠成爲分開的品格,或許對於胡肇漢來說,他並不是愛國,而是趁着亂世把權利抓在手中而已。

爲此,他轉投其他黨派、殺人如麻,其實只是爲了抓住亂世聚攏自己的權利而已,他並沒有什麼熱血抱負,從始至終只是爲了自己的私利,胡肇漢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分子。

被抓獲的胡肇漢也沒有過多反抗,非常老實,還淡定的勸妻子改嫁,還對妻子說道若是無法撫養孩子便將孩子送養。其情令人動容,但是其間緣由着實可恨。

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胡傳魁這個形象的原型就是胡肇漢,他將以另一種形式活在後世的歷史裏,在恥辱柱上一遍又一遍的被人唾罵。

歷史的洪流滾滾而過,能在長河之中閃耀的人不多,但是以這種方式被後人銘記,還不如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被命運的車輪碾壓。

在此後的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裏,只要《沙家浜》的旋律響起,胡肇漢的故事就會被人提起,而中國的那段艱難的歷史上總會有這樣一個污點,讓人不得不看。

時代動盪,最看人心性,亂世之中的明光其實就在個人的選擇之中,那個時代給了胡肇漢們多樣的選擇,而走向何方全看自己的心性。

爲國爲民者最終殊途同歸,自私自利者終逃不過時代的懲罰。時代的罪人最終也會與時代綁在一起,供後人評判。

文/映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