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一些“善意的谎言”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2岁前的宝宝,他们可能还听不懂道理,我们需要用一些有爱、善意的谎言来引导他们的行为,比如说看动画片的时间到了,我们会说:动画片里的人去吃饭了,去睡觉了,不能再看了。是的,不少父母总因为一些五花八门的目的,对孩子撒谎,但小编必须跟爸爸妈妈们说,对孩子撒谎,是最不聪明的爱,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可取。

原标题:“6岁女童被体罚吐血”造假家长被刑拘:伤害孩子,一个谎言就够

近日,广州市一小学生家长在微博举报其女儿班主任体罚学生致吐血一事,引起广泛关注。然而随着警方的调查深入,事件出现反转。

该家长的主要举报内容为: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年级五班副班主任兼语文刘老师体罚6岁孩子至吐血送至抢救。在家长已告知孩子有哮喘病的情况下,刘老师仍然对其进行体罚,罚孩子跑步10圈,孩子后来在车上大口吐了很多血,高烧引发神经受损,留下手抖的后遗症,家庭此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养孩子练习小提琴演奏,如今已全部白费。此前刘老师甚至向家长索要一年六万元的照顾费,并收了很多高档礼品。

广州白云警方6月1日通报:关于刘某(微博名:小岛里的大海)故意编造谎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事,经警方进一步调查核实,查明刘某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通过注册微博、微信账号方式冒用其他家长身份恶意散布传播,并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从而达到迫使学校开除涉事老师、索要赔偿等目的。

鉴于刘某的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社会影响恶劣,涉嫌寻衅滋事,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并依法对刘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求求各位父母,别再用撒谎式育儿伤害孩子

1

通过这件事,刘某起到了坏的榜样和作用,想起最近看了一个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节目中,在吃饭闲聊的袁弘问老婆张歆艺:“如果有机会可以回到过去,重活一次,你愿意回去吗?”

张歆艺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我不想回到过去,我小时候太苦了。”

这种苦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还有精神上的父母对她的忽视。

张歆艺回忆,小时候妈妈向她承诺:“只要是你考到班里前几名,就给你买一双99块钱的小白鞋。”

因为正是爱美年纪小女孩对白球鞋的渴望,小歆艺使出全力用功念书,牺牲了所有玩的时间,一心扑在学习上。可等到小歆艺拿到考到约定名次的成绩时,妈妈却没实现自己的承诺。

从那天起,张歆艺就发誓,等长大挣钱了一定要给自己买好多好多白球鞋,长大后也更偏爱白鞋,就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

在观察厅里看到这些的主持人朱丹说:“这是一种心理创伤。”

就在这个时候,朋友的儿子皓皓,在旁边小声抱怨道:“和我爸爸妈妈一样,我爸说,只要我考进了班里前5名,他就带我去坐过山车,可我真的考进了,他却说没时间;还有我妈妈,她说我写完作业就让我下楼和朋友玩,可是我写完了,她又让我弹一个小时的钢琴,大人总这样,说话不算话,叫我们不要撒谎,可自己却老撒谎!”

是的,不少父母总因为一些五花八门的目的,对孩子撒谎,但小编必须跟爸爸妈妈们说,对孩子撒谎,是最不聪明的爱,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可取!

2

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一些“善意的谎言”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2岁前的宝宝,他们可能还听不懂道理,我们需要用一些有爱、善意的谎言来引导他们的行为,比如说看动画片的时间到了,我们会说:动画片里的人去吃饭了,去睡觉了,不能再看了。

但是,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力了,能听得懂道理了,我们就不能随意用“撒谎式”的方法来对待他们了,特别是在承诺他们这件事上。这种看似聪明省力的做法,留下的副作用很大。

日本有一本儿童教育书,曾经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有人在一次长途客车上看见了五岁的孩子吵嚷着:“我要香蕉!”孩子的母亲怕打扰周围的乘客,就说:“没有香蕉了呢!”她原本想就这样把孩子哄住,哪知孩子早都看到了行李架上的香蕉,坚持嚷着:“有!有有!”母亲没有办法,只得起身,在行李架上摘了一根说:“吵死了,给你一根,别再吵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情景还有很多,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不少父母采取的安抚方式都是说:“没有那种东西了”、“你要的没有了!”

孩子有时虽然暂时安静了,不吵了,但是一旦孩子知道你撒谎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甚至变本加厉的对你说谎。

最近,一项发表在《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欺骗的孩子,长大后也倾向于说更多谎话。

研究人员对新加坡379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说小时候父母对自己说过的谎话,以及他们成年后对父母说过的谎话,还有他们的心理社会适应。

结果,发现那些有更多说谎式育儿记忆的人,成年后对父母的欺骗行也相对更多,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心理社会失调,更具侵略性和不守规矩。

总之,长期遭遇父母的欺骗,孩子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容易没有安全感,不愿意相信他人,甚至不敢对承诺抱有期待。毕竟,连父母的承诺都是随口说说,其他人的话,是不是更不可信?

而无法学会信任的孩子,一生都是孤独的。

3

好的家庭教育,会避免在“信任”和“承诺”这件事上给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挖坑。

比如说,如果做不到,就不会轻易许诺。《朗读者》中,李亚鹏的一段话就让人很触动。

女儿李嫣在他45岁的生日时,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提到了自己的心愿,希望爸爸能戒烟。

读完信后,李亚鹏尽管很感动,但他没有立刻夸下海口,而是对女儿表示抱歉:“爸爸将来有一天会做到的。”

主持人问他具体是将来的什么时候,李亚鹏认真地回复道:“在不远的将来,因为不敢轻易给孩子承诺。”

李亚鹏认为,一旦给出承诺,就要尽量去完成它,而不是随意的敷衍或欺骗孩子。

同样,演员戚薇在对孩子撒谎这个行为上,也有类似的看法,她也认为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戚薇在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里,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她的女儿lucky很喜欢她的一条裙子,不让她穿走,说是自己的,戚薇却很认真的给女儿说:

“不!这条裙子是我的!”
“这就是我的东西,我也很喜欢,不能因为你是个孩子就安慰你,假装给你,我不要这样骗你。”

这看起来不太像是一个妈妈应该有的做法,但小编认为,戚薇是把女儿放在了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尝试着跟她讲道理,而不是说谎欺骗她。

戚薇清楚,欺骗性的安抚也许能让孩子安静一会,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在爸爸妈妈的欺骗中,逐渐掌握撒谎这项技能。

成人的世界中,“撒谎”、“世故”与“圆滑”都是生存的技能,但是这些,都不应该存在在孩子的单纯世界里,孩子早晚会变得世故,但是在世故之前先让孩子学会诚信。别让低级的谎言,轻易毁掉孩子的信任。让爱、真诚与信任,充盈孩子整个心房。

*END*

*来源: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