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務動態】國外一週防務要聞(2020.05.22-2020.05.28)藍海星智庫

昨天

本期導讀

01

國防工業

1.澳大利亞南奧斯本海軍造船廠基礎設施升級即將完工;2.印度擴大“本土優先”國防產品清單;3.印度推出多個國家計劃支持國防領域中小微企業應對新冠疫情;4.印度更新《國防採購程序》支持創新計劃;5.受疫情影響東南亞國家削減國防開支;

02

裝備技術

1.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交付日期再次推遲;2.俄羅斯國防部簽署23900型通用登陸艦前兩艘建造合同;3.美海軍計劃投入120億美元用於無人平臺;4.美國海軍發佈中型無人潛航器招標書;

03

試驗測試

1.俄海軍20385型護衛艦首艦“轟鳴”號進行驗收試驗;2.美國開始測試潛用超輕型魚雷;3.Sonardyne公司測試無人水面艇導航系統;4.德國SINN電力公司將演示風-光-波浪混合發電平臺。

一、國防工業1、澳大利亞南奧斯本海軍造船廠基礎設施升級即將完工【比利時海軍認知網2020年5月25日報道】ASC造船公司投資5億美元,對未來建造“亨特”級護衛艦的南奧斯本海軍造船廠進行了升級,目前已接近完工。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但交接工作仍計劃在6月進行。基礎設施的擴建和升級是建造新型護衛艦的基礎,也是維持澳海軍造艦計劃的關鍵。ASC造船公司是BAE系統公司澳大利亞分公司的子公司,目前參與護衛艦項目的人員共600人,至2020年底將達到1000人。隨着南奧斯本海軍造船廠基礎設施升級即將完工交付,BAE系統公司也在開始着手設計“亨特”級護衛艦原型。目前該公司正在建造“阿拉弗拉”級近海巡邏艦,建造的第3艘防空驅逐艦已交付澳皇家海軍。

2、印度擴大“本土優先”國防產品清單【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20年5月21日報道】印度國防部5月20日表示,根據2017年發佈的《政府採購令(傾向於印度製造)》,國防部在“本土優先”國防產品清單上新增了26項防務產品,並規定這些新增產品的“最低本土化水平”必須介於40%至60%之間,本土化水平依據計算成本確定。新增產品涉及8個海軍艦船部件,包括油泵(最低本土化水平爲50%)、陽極法蘭(50%)、水密門(60%)、直升機起落架(60%)和充氣橡皮艇(60%)等;以及18個用於“國防制造”的產品,包括電動機(40%)、電纜組件(40%)、調製器(40%)、雙開關放大器(40%)和各種尺寸的密封環(50%)等。目前該清單中共包含127項產品。3、印度推出多個國家計劃支持國防領域中小微企業應對新冠疫情【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20年5月22日報道】印度國防部計劃出臺一系列國家計劃,用於支持本土國防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應對新冠疫情。其中包括撥款3萬億印度盧比(約397億美元)用於向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貸款”,1000億印度盧比(約13億美元)用於支持中小微企業運營;出臺價值2000億印度盧比(約26億美元)的“債務準備”計劃,價值5000億印度盧比(約66億美元)的“股權注入”計劃等。此外,國防部採取的措施還包括:禁止進口低價值的防務產品,在價值20億印度盧比的政府採購合同中“將不允許全球招標”,修改中小微企業的定義以擴大分類範圍等。

4、印度更新《國防採購程序》支持創新計劃【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20年5月27日報道】5月26日,印度國防部表示將修訂《國防採購程序2016》(DPP2016),以支持“防務卓越創新”(iDEX)計劃,預計新版《國防採購程序》將在今年下半年發佈。儘管《國防採購程序2016》最初的發佈時間是2016年,但在過去幾年中數次更新,目前最新版的發佈時間爲2019年11月,期間的修訂都旨在簡化相關流程並鼓勵本土國防生產。此次對《國防採購程序2016》的修訂,首次提出支持“防務卓越創新”計劃,根據該計劃,小型企業承擔的研發項目最高可獲得50億印度盧比(約70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5、受疫情影響東南亞國家削減國防開支【美國防務新聞網2020年5月27日報道】據調查,由於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東南亞國家有意削減國防開支以緩解財政壓力。如,印度尼西亞宣佈將2020財年國防預算削減5.88億美元,泰國擬削減5.55億美元,而其他國家像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同樣面臨削減國防預算的壓力。專家表示,各國國防預算的削減,必然會導致海上巡邏防務活動的減少。

二、裝備技術1、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交付日期再次推遲【比利時海軍認知網2020年5月25日報道】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海試再次推遲。第一階段的試驗爲繫泊試驗,原計劃3月12日在科欽造船廠開展,此前由於建造延遲推遲至4月,而後冠狀病毒爆發,可能推遲至9月或10月後。航母原計劃2018年底交付,但由於俄羅斯航空裝備的延遲,交付日期被推遲。印度海軍司令2019年12月表示,將在2022年底前擁有一艘完全投入使用的“維克蘭特”級航母,但受疫情影響這一時間將推遲到2023年,未來可能進一步推遲。“維克蘭特”級計劃建造2艘,首艦2009年開工建造。航母長260米,寬60米,排水量爲37500噸,最高航速爲28節,最大航程爲7500海里,航速爲18節,配備160名軍官和1400名艦員。航母能夠搭載多達30架戰鬥機和直升機,包括米格-29k戰鬥機和卡-31直升機,裝備4部76毫米“奧托佈雷達”雙用途加農炮和艦空導彈、對抗近程來襲飛機或導彈的近防武器系統(CIWS)、Selex公司RAN-40L L波段早期預警雷達。

2、俄羅斯國防部簽署23900型通用登陸艦前兩艘建造合同【比利時海軍認知網2020年5月27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授予“海灣”造船廠價值1000億盧布(約14.3億美元)合同,建造前兩艘23900型通用登陸艦(UDC),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開工建造。23900型通用登陸艦由澤列諾多利斯克設計局(ZPKB)設計開發,於2020年1月9日在塞瓦斯托波爾俄羅斯未來海軍展博覽會首次披露。23900型通用登陸艦排水量將達到2.5萬噸,長約220米,能搭載20多架重型直升機,運送900名海軍陸戰隊員。

3、美海軍計劃投入120億美元用於無人平臺【美國國防雜誌網2020年5月26日報道】據彭博社報道,美海軍計劃在2021~2025財年爲無人機、無人水面艦艇和水下無人系統投入約120億美元。隨着運維成本增長和國防預算緊縮,這一趨勢可能會加速。彭博社國防高級分析師羅伯森?萊文特表示,海軍高級官員已明確表示追求355艘以上艦艇的目標,但無人系統“可能是海軍的未來”。羅伯森?萊文特表示,未來幾年國防項目中約有79億美元將用於無人機,其中約43億美元用於MQ-4C“海神”無人偵察機,約10億美元用於MQ-25A“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22億美元將用於無人水面艦艇(USV);19億美元將用於無人潛航器(UUV)。海軍計劃2021年投入9.41億美元用於USV和UUV,較2019年增加了129%。

4、美國海軍發佈中型無人潛航器招標書【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2020年5月22日報道】美國海軍發佈招標書,旨在設計、研發、測試和生產一型中型無人潛航器,該潛航器採用開放式架構,用於替代現有兩型無人潛航器。目前,爆炸物處置部隊已採用Mk 18 Mod 2“王魚”無人潛航器探測水雷,由剛性充氣艇布放回收,探測信息發送到岸上的任務處理模塊。潛艇部隊一直在開發“剃刀鯨”(Razorback)無人潛航器,計劃由幹甲板掩蔽艙布放回收,可執行戰場環境感知任務,海軍還將發展由潛艇魚雷管布放回收的改進型“剃刀鯨”。新中型無人潛航器將兼具“王魚”的水面布放、反水雷功能以及“剃刀鯨”的水下魚雷管布放、戰場感知功能,但無法通過幹甲板掩蔽艙布放。

三、試驗測試1、俄海軍20385型護衛艦首艦“轟鳴”號進行驗收試驗【比利時海軍認知網2020年5月21日報道】俄國防部稱,海軍正在進行20385型“轟鳴”號護衛艦驗收試驗,此前該艦已向白海沿海和海上目標試射了“口徑”巡航導彈和“縞瑪瑙”巡航導彈,在巴倫支海向空中目標試射了A-190和AK-630型艦炮,並向水下和水面目標試射了魚雷。此次,波羅的海艦隊KA-27直升機在該艦上進行了12次降落試驗。“轟鳴”號護衛艦2012年2月在聖彼得堡北方造船廠鋪設龍骨,2017年6月下水。該艦爲太平洋艦隊建造,將是該艦隊首艘搭載“口徑”巡航導彈的水面艦。該級艦由阿爾馬茲中央海事設計局設計,排水量2500噸,長106米,寬13米,航速27節,續航力4000英里/15天,艇員99人,設有1個KA-27直升機機庫,裝備“口徑”巡航導彈、“魯道特”防空導彈、“紙包”-NK反潛戰系統、A-190-01艦炮等。

2、美國開始測試潛用超輕型魚雷【美國全球安全網2020年5月22日報道】2020年5月21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佈,該公司爲美國潛艇開發的超輕型魚雷(VLWT)成功完成首次聲學測試。該魚雷採用化學儲能推進系統、低成本聲學陣列,長2.15米,重量僅99.8千克,約爲美國海軍目前使用的重型魚雷長度的1/3、重量的1/16。Mk48重型魚雷的長、重分別爲5.8米和1678千克,Mk54輕型魚雷的長、重分別爲2.72米和275千克。該魚雷在美海軍“緊湊型快速攻擊武器”(CRAW)計劃下開發,旨在爲潛艇提供反魚雷硬殺傷武器,最早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應用研究實驗室設計,2016年海軍研究署授予諾?格公司合同,由其繼續開展研發工作,諾?格公司也爲該項目注資,並放棄了初始設計中的昂貴單元。美海軍將在2021財年繼續爲CRAW項目投資4910萬美元,並計劃從2023年10月開始,將CRAW裝備到“弗吉尼亞”級Block III和BlockIV攻擊型核潛艇上。

3、Sonardyne公司測試無人水面艇導航系統【美國海軍技術網2020年5月26日報道】Sonardyne公司近日進行了一系列無人水面艇(USV)的導航技術演示。本次演示是英國防務與安全加速器(DASA)資助項目的一部分,旨在驗證惡劣環境下USV自主導航的能力。Sonardyne公司將其下的SPRINT-Nav混合慣性導航系統集成到長12米的SEA-KIT X系列USV中,並在GPS拒止環境下進行了測試。SPRINT-Nav組合慣性導航系統原爲無人潛航器設計,本次演示證明其同樣適用於USV,並能在水深爲150米的海域爲USV提供高度完整且連續可用的導航解決方案。SEA-KIT X系列USV能搭載約2.5噸的有效載荷,同時能夠部署和回收AUV和ROV。

4、德國SINN電力公司將演示風-光-波浪混合發電平臺【美國techxplore網2020年5月27日報道】德國SINN電力公司將於本年度在希臘伊拉克里奧附近演示一種混合發電平臺。該平臺綜合使用波浪能、風能和太陽能3種可再生能源。今年秋季將由光伏設備製造商對平臺進行測試。混合發電平臺裝備20kW光伏陣列、最多4臺6kW風力渦輪發電機、4臺集成式波浪能轉換器。平臺採用模塊化設計,能根據各種工業需求定製;配備了電力傳感器網絡,能持續監測異常情況、工作環境及潛在故障,避免嚴重停機或損壞。波浪能發電模塊利用鋼架上的浮標在波浪中上下運動發電,可在最高20英尺的波浪中使用,SINN電力公司已對該模塊開展了5年的試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