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嚐久違的美食 感受城市煙火氣

隨着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

那個充滿煙火氣息的

武漢正在迴歸

越來越多的市民

遊客出現在街頭巷尾

品嚐久違的美食

感受平凡的幸福

對於武漢人來說,美好的一天,從排隊過早開始。

上午9點半,江漢區馬場角路的“餘記精粉世家”門口,仍然排着長龍。戴着口罩的食客們,有序地排隊領餐。

市民 何峯:

作爲一個武漢人,我們覺得現在已經熬過了最難熬的時候。現在能堂食了,在外面喫碗麪,還是比較幸福的,比較滿足。

店家表示,從四月下旬武漢的餐飲企業逐漸恢復堂食以來,到店就餐的市民數量穩步上升。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基礎上,餐飲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售賣方式,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

餘記精粉世家負責人 餘豔梅:

當時要開店的時候,因爲這裏的員工都是跟了我十幾年的,都是一家人要養。我也跟他們承諾,今年就是虧本,我也把工資發出來,先做着再說。但是沒有想到開起來以後,顧客很認可我們,現在生意蠻平和,比去年差點,但是已經不錯了。我覺得在疫情之下有這種生意, 已經很滿足了。這些員工跟着我,也滿足。對以後的恢復,我們感覺到越來越有信心,員工也有信心。

不少餐飲配送員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是到店裏過早的人變多了,點名要送漢味小喫外賣的人數也明顯增多。

餐飲配送員 王先生:

武漢“解封”後,慢慢各方面都恢復起來了。像我們送外賣的,現在每天特別是中午都比較忙 ,基本上是忙得停不下來,到處跑,送過去送過來。感覺生活特別充實,比以前在家好多了。

在網紅打卡地戶部巷,經營熱乾麪、湯包、孝感米酒、三鮮豆皮等漢味小喫的20餘家美食店,已開門營業。相比一個月前剛剛恢復營業時,戶部巷裏不僅有本地市民光顧,還迎來了一些外地遊客

外地遊客 韓克升:

我是從山東過來的,來找我女朋友玩一玩。然後武漢最近疫情已經過得差不多了,覺得武漢這個地方挺不錯,來到戶部巷逛一逛,接下來打算去江邊,看一看江景。人還是挺多的,防控意識做得挺不錯的,人人都帶着口罩。我來武漢玩得很不錯,回去肯定要宣傳、宣傳。

市民 張放:

封了這麼長時間,武漢人還是很嚮往的煙火氣息,就是想出來感受一下。可以看到現在街上人越來越多,都帶着口罩,防範意識都很強 。我們武漢會越來越好,經濟也會復甦起來。

採訪中,不少市民都說,大武漢的煙火氣息日漸濃郁,武漢人的快樂也回來了。

市民 餘女士:

疫情發生後,我們配合政府工作,在家待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一直沒出門,現在能走上街頭感受城市煙火氣息。一個是感覺我們武漢人能夠打贏這場戰疫,真的是很不容易;另一方面,我感覺武漢不愧爲大武漢,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到原來車水馬龍的繁華狀態,作爲武漢人感到十分驕傲,我愛這座城市。

逛喫吉慶街,感受漢味特色

作爲全國知名漢味小喫一條街,江岸區吉慶民俗街採取減免商戶租金、直播帶貨等措施,積極推動復商復市。目前,街區店鋪開業率達80%,老通城、四季美等10家老字號全面復工復產,食品餐飲業率先回暖。

一大早,吉慶民俗街多家老字號門店前已經是人頭攢動,顧客們掃健康碼進店,現場分餐分流。

市民

這裏是武漢美食一條街很好喫,豆皮、糊米酒、面窩,這是老武漢特色。

外地遊客:

武漢的早點種類豐富,味道好。

據悉,江岸區爲助力吉慶民俗街復甦,一方面按國家政策對商戶進行免租金、稅收免息的扶持,一方面推出線上直播帶貨,線下優惠促銷。區主要領導輪番上網推介老通城三鮮豆皮、汪玉霞綠豆糕等50多種優選商品,打造線上+線下、美食+文化的生活智能街區。

汪玉霞門面運營負責人 麥一清:

汪玉霞4月17日重新開門開業後,整個狀況比我們預計要好,整個銷售恢復了同期60%。馬上端午節到了,把我們芝麻綠豆糕,一些老傳統產品恢復充足,相信能夠爲廣大汪玉霞品牌消費者提供更好喫更美味的產品。

德華樓吉慶店店長 彭秋梅:

營業額與去年沒有太大影響,我們的速凍食品湯包、年糕、包子這類產品比較受支持,每週一速凍餃子做活動買一送一。

目前,吉慶民俗街正在與另幾家老字號和武漢網紅小喫店洽談入駐事宜,街區相聲劇場已裝修完畢,不久將全新亮相。

武漢吉慶民俗街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繼紅:

我們吉慶街準備引進更多的傳統老字號,努力打造老字號聚集吉慶街。從文化傳承,把文化和美食融合一起,讓大家喫到美食的同時,領略到我們武漢文化風采,做好武漢名片。

街市復甦,客流重現。

“老字號”送到家,

“土貨”直播上“雲端”……

復工後的餐飲業積極求變圖存,

轉型升級正逐漸成爲共識。

路是闖出來的。

在一系列政策落細落實支持下,

只要敢闖敢做,

舌尖上的經濟重煥活力指日可待。

武漢廣播電視臺出品

責編:李蘭

融媒體記者:姚熠 董方 陳播 徐聰

通訊員:柯智濤 趙禮軍 聶武

編輯:鄔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