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望道主持編務的黨的早期組織面向工人創辦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刊物《勞動界》。陳望道還參與了著名工人刊物《勞動界》的創辦。

▲復旦師生緬懷老校長陳望道

庚子五月,復旦大學迎來了她的115週年華誕。而今年恰是《共產黨宣言》首箇中文全譯本問世100週年,陳望道不僅是《宣言》的首譯者,也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重要領導者。他在“黨的一大”前後積極組織和開展工人運動,在陳望道等早期黨、團組織成員的推動下,上海的工人運動風氣雲湧,蓬勃發展。

陳望道在1920年4月底,攜《共產黨宣言》譯稿來到上海後,立即參與組織了中國第一次紀念“五一”活動。施存統回憶說:“1920年5月1日,上海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澄衷中學開會。上海蔘加‘五一’紀念活動的有五百人左右,多數是工人,也有學生和教員。陳獨秀、施存統、陳望道等參加了這次活動。這是中國第一次紀念‘五一’。當日,《新青年》《星期評論》都出了專刊。”這次具有非凡歷史意義的紀念活動是在突破中外反動勢力的重重封鎖之下舉辦的。

陳望道剛到上海,滬上正湧動着紀念“五一”的熱潮。這引起了當時軍閥政府的極大恐慌。1920年5月1日,上海工界各團體按原定計劃召開大會。中午,各業工人陸續乘電車或步行前往西門公共體育場(即坐落於方斜路的上海公共體育場,又名滬南體育場),等候他們的卻是緊閉的大門和荷槍實彈的士兵。“該處軍警,早有戒備,體育場大門固已堅閉,門前駐守灰色衣兵士多人,荷槍實彈,如臨大敵。”準備開會的工人只能聚集於體育場對面顧長興花園,臨時決定改換地點,先後改換提籃橋精武體育會之體育場、四川路青年會體育場及林家花園等地址,均遭阻止,最後在靶子場靶子山荒地上(今武進路)開會,人數也僅剩數百人。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滅下,上海工界的紀念“五一”活動以失敗而告終。

澄衷中學(今東餘杭路800號)正與工界臨時計劃的集會地點之一的精武體育會(今惠民路73號)相距不遠。可見在澄衷中學風雨操場上的紀念大會,正是由於中外兵警的阻撓,馬克思主義者被迫化整爲零而分頭召開的會議。而諸多事實表明,這次會議正是陳望道、施存統等通過與澄衷學校任教的一師校友聯繫而落實會場事宜。上海成功舉辦的第一次紀念“五一”的活動跟陳望道先生、跟浙江一師走出的革命師生羣體的關係是確定無疑的。

紀念“五一”的活動拉開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早期黨組織領導的工人運動的帷幕。此後,陳望道撰寫了很多宣傳無產階級運動的文章,對於新生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開展工人運動,起了巨大的理論指導作用。陳望道先生的工運思想主要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啓發階級覺悟,支持經濟鬥爭。陳望道在《回憶黨成立時期的一些情況》一文中說:“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政治工作和工運工作,都還是啓蒙性質的,我們邊學邊宣傳。初期的工運,主要是啓發和培養工人的階級覺悟,支持他們搞經濟鬥爭。”社會主義者要通過揭示勞動者自身的遭遇和處境,啓發他們的階級自覺,喚起抗爭意識。

第二,求同存異,用社會主義理想引導勞動階級。陳望道認識到,“大多數的人,簡直毫沒有理想,我們應該一步一步地引他上來。”當時正處在社會主義論爭的時期,基爾特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新村主義、工團主義等各種打着社會主義旗號的思潮都很有市場。陳望道抱着求同存異、團結同志的態度,主張“無論談哪種社會主義,彼底派別雖是不同,但總注意在勞動階級;引勞動階級一般人,去達到理想之境。”

第三,工作核心是建立勞動聯合。正如《共產黨宣言》號召的:“萬國勞動者聯合起來呵!”陳望道認爲:中國勞動問題第一步的解決,就是提倡“勞動聯合”:“凡百事情,都少不了一種結集和組織,結集就強,不組織便弱;勞工更是這樣。”所以他對工人大聲疾呼:“聯合就是勢力!”

第四,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地朝理想前進。陳望道認爲勞動運動不能脫離中國的現實情況,必須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在勞動聯合的諸種形態中,他認爲不必急於求成,第一步是改良舊有的“工業的勞動聯合”,“一俟工業的勞動聯合發達以後,再進一步去組織實業的勞動聯合,因實業的勞動聯合,合於我們將來新社會的組織。”

第五,支持工人罷工,反對不抵抗主義。陳望道介紹了很多種工人運動的多種鬥爭形式。

陳望道在勞動問題上的深厚理論修養,使他成爲100年前黨的早期組織負責工人運動的不二人選。陳望道回憶說:“陳獨秀、李漢俊和我等是研究會的核心,我還當了三個月的勞工部長(也叫工會部長)。1920年下半年,陳獨秀應邀去廣州任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由我和李漢俊負責,我做代理書記。”這時期,陳望道一面在復旦大學教書,一面身體力行地領導着上海工人運動的開展。這主要體現在到工人中演說、辦勞動刊物、組織工會等幾個方面。

▲1961年9月,毛澤東接見陳望道

陳望道經常深入到工人當中進行演說,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工人運動的道理,傳授鬥爭的經驗和教訓。他教導工人要重視“勞動聯合”的組織,對於已有的勞動聯合,要進一步加強鬥爭的職能設置:“對於中國現在工業的勞動聯合共濟的職務,應該加以改良決鬥的職務,應該促其注意。”

陳望道還參與了著名工人刊物《勞動界》的創辦。這也是我黨歷史上自辦的第一本刊物。《勞動界》是週刊,從1920年8月到1921年1月,共出了二十四冊。實際上,陳望道不僅是這個刊物的投稿者,更是重要的編輯者甚至一段時間內是主持者。協助陳望道辦刊的俞秀松、李啓漢、陳爲人和柯慶施都是上海外國語學社的學員,俞秀松還是浙江一師陳望道的學生。1921年元旦,《勞動界》還在復旦大學的大禮堂裏邀請了100多名工人朋友慶祝新年。當外國語學社學員赴蘇留學,《勞動界》稿源發生危機時,陳望道抓緊編譯稿件,連載《勞動運動通論》譯文來維持(第19至23冊連載),直到終刊。

《勞動界》的辦刊思想就是陳望道“啓發階級覺悟,支持經濟鬥爭”的工運思想。陳望道在《勞動界》第2冊(1920年8月22日)發表了《平安》一文,以沉重的筆調,揭露了在階級社會里“平安”只是工人難以實現的奢想的事實。這引起了工人的強烈共鳴。

▲陳望道主持編務的黨的早期組織面向工人創辦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刊物《勞動界》

《勞動界》促進了工人的覺醒,受到了工人的普遍歡迎。刊物關注各地各行業工人狀況,追蹤各地工人運動的報道,有力促進了工人運動的開展。外國語學社的學生到各個工廠進行調查、聯絡組織工會,本來都到處碰壁。後來有了《勞動界》作爲“名片”,工人就都不再躲避他們了,甚至要主動和他們接觸。不管他們去哪裏調查,工人們總要和他們先談一會週刊的內容,由此打開了局面,促進了工人運動的開展。

到工人當中演說,辦工人刊物,目的就是爲了啓發工人的覺醒,團結起來和舊的制度抗爭。組織工會是黨開展工運工作的核心。

但在上海組織工會是非常不容易的。陳望道回憶說:“我們在租界裏,流氓常來搗亂。我們就讓一位青年打進工部局,一有動靜我們就知道,便於對付流氓。”……早期黨、團組織正是這樣克服了種種困難,領導各業工人先後成立了上海機器工會、滬西紡織工會、自來水工會、電車工會、印刷工會,開展罷工鬥爭。爲了吸引更多的工人加入工人組織,黨組織還探索各種靈活的組織形式,在紗廠工人比較集中的滬西小沙渡,創辦半日學校,組織工人在工餘時間學習文化,向工人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勞工神聖的道理。這些工人學校經常舉辦報告會,請陳望道去講演,他講《共產黨宣言》,講勞動聯合的道理,深入淺出,很受工人歡迎。後來黨組織還探索了工人遊藝會、工人俱樂部等多種形式,這些組織形式爲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與發展培養了大批工人幹部。

▲陳望道

在陳望道先生等的領導下,工人紛紛覺悟,工會紛紛成立,工會刊物紛紛創辦。邵力子曾欣喜地歡呼說:“醒了!醒了!”陳望道在100年前領導和開拓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歷史功績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作者:霍四通 周曄(作者分別爲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兼組織部副部長)

編輯:顧一瓊

責任編輯:王蔚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