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於四方體爲主的傳統SUV,近兩年來轎跑SUV發展迅速,從十幾萬到近百萬各種品牌車型不一而足。尤其是最近一週,各主機廠集中發力這一細分領域,集中線上上市。

原本清湯寡水的轎跑SUV,一夜之間變成香餑餑,其背後反映了家用車市場怎樣的理念變化?

長期以來,以溜背、coupe爲造型的轎跑SUV,儘管代表着汽車從實用到個性的文化轉變,卻一直屬於小衆車型。寶馬X6、奔馳GLE屬於典型代表,馳騁車市多年,但從未火過。

究其原因,轎跑SUV相比於普通轎跑家用車,從審美角度看受衆面太窄。喜歡這種車型的,覺得這是工業設計的精髓和頂峯產品,會一直喜歡。而不喜歡這種設計的,會覺得像麋鹿一樣不倫不類四不像。

儘管轎跑的溜背造型設計生命週期比其他造型更長,更不容易過時,但很不幸,其進入中國後碰到的是實用主義盛行。

實用主義認爲,車必須有屁股,闆闆正正像穿了正裝去面試的沉穩人。而轎跑這種嘻哈風,典型的另類,就像改革開放初期穿喇叭褲扛錄音機跳舞的那些人。

即便在轎車領域,十幾年前,自主品牌也曾刮過一陣轎跑風。在捷達唱主角的年代,無不死了個難看,過於超前的設計脫離了當時的審美,實屬正常。

私家車大量進入家庭後,第二第三輛車的佈局開始更講個性。85後年輕人不再拘泥於父母想法來選車,本田歌詩圖曾火過,但並沒有引領風潮。

從一代人的觀念看,80後屬於個性消費的起點,卻很難真正擺脫父母和物質緊缺時代殘留在意識裏的保守。

那麼,爲什麼轎跑SUV在近兩年紛紛上馬?是不是消費市場觀念變了?

這個答案是也不是。

分析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主機廠產品規劃的流程。一輛車從設計到出售,最重要的當然是市場調研,其中最基礎的則是眼下和未來五年消費者的喜好。

自去年開始,以吉利、長安、長城、傳祺爲首的自主品牌紛紛推出轎跑SUV車型,至少應該前移三年便規劃產品。

而自主品牌如此統一的步調讓我懷疑是看了同一家市調公司的結論:2020年是90後進入而立之年的開始,已經成爲社會消費中間的這個羣體,對四方體的汽車興趣不大。

換言之,他們更追求個性和卓爾不羣,轎跑SUV正是他們區別於80後——在他們之前最個性一代——的明顯標誌。

後浪在汽車消費領域,就是用標新立異來拍死前浪的。

如果懷疑這樣的市調到底有多少說服力,再說回歌詩圖你就明白了。在正統汽車設計年代最後一款停產的轎跑SUV,其特點是車型巨大,空間充足,品質可靠,就是沒有成爲爆品。

但在二手車市場,它現在成了香餑餑。大量20多歲的年輕人在追逐這款老車型,在他們看來,這麼漂亮的車,怎麼就停產了呢?看看後繼者冠道,像個啥樣啊!

年輕人的顛覆就是來的這麼狂風暴雨和不負責任。就像最早一代的馬六掀背版,嗯,我就特別想收一輛,後續的睿翼,阿特茲都是啥玩意啊!

馬自達cx-4撐着一汽馬自達的銷量,長安馬自達把cx-30作爲轎跑SUV引入,奧迪Q3也打了轎跑概念。此前,哈弗F7x、吉利星越、長安CS85 coupe以及新近的傳祺GS4 coupe…加上寶馬奔馳等等,轎跑SUV從未如此繁花似錦過。

當然,車型多不代表一定會火,轎跑SUV的重出江湖,說明了實用主義的消退。更重要的意義是主機廠在把脈90後以及00後的喜好,這是一塊拋磚引玉之石。

實用主義在1989年之前出生的人裏,會帶來能不花錢就不花錢,能少花錢就少花錢的消費心理。在二胎以80後爲主的當下,轎跑車型空間過於閉塞,七座的車必須四四方方。

當80後開始收起棱角偏向實用主義,個性化消費羣體很明顯: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

主機廠實在太難了,除了要面對寒冬,還要研究人。這跟十幾年前出什麼火什麼形成鮮明對比,不琢磨消費者心理,只會加速滅亡。

可市場經濟就是如此。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