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淅川县依照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创新开展“十大主题教育”活动,即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文明礼仪、节庆仪式、挫折磨炼、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社会实践、家校协作和月度主题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特色活动为突破口,以月度督查为抓手,淅川县大胆探索学校践行“三大文化”教育的新模式,勇于实践打好学生人生底色新路径。

  核心提示 育人者,德为先;育德者,文为本。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大社会功能所在。 近年来,淅川县依照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创新开展“十大主题教育”活动,即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文明礼仪、节庆仪式、挫折磨炼、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社会实践、家校协作和月度主题教育。在此基础上,该县又将“十大主题教育”凝练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厚重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三大文化”教育,努力通过丰富教育形式,将德育教育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特色活动为突破口,以月度督查为抓手,淅川县大胆探索学校践行“三大文化”教育的新模式,勇于实践打好学生人生底色新路径。学校德育逐渐成为淅川教育的金色名片,并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力量。

淅川县思源实验学校足球社团展风采(资料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淅川县以国学经典、家风家训、文明礼仪、传统经典音乐、太极拳、舞蹈、书法、绘画、剪纸、楚文化、戏曲等为主要内容,以诵读入脑入心、习练感悟体验、展演实践提高为重点,帮助学生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灵,外化于言行,固化于志气,厚植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良田沃土。

  ——进教程,兼容并包,打造淅川特色的文化课程。淅川县选择南方出版社《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抓手,中小学生人手一套,每周一节课,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笠翁对韵》《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螺旋上升融入不同年级,通过构建“五味诵读法”,重点背诵,情景演练,突出领悟。同时,该县组织编写蕴含德育内容的经典诗词诵赏悟背系列丛书《品诗词 怡养德》,让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领略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诗词的情感魅力,增强诗词的文化自信。

  ——进课堂,渗透拓展,打造润物无声的文化阵地。淅川县各学校每周安排两节德育课,要求认真备课讲授《德育读本》,做到“四进五固定”,实施学科覆盖渗透。在德育渗透上,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各学校利用班会课以主题教育拓展学习空间,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组织学生观看《国家记忆》《记住乡愁》等电视纪录片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最大限度拓展学习空间,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进校园,形式多样,创设五彩缤纷的文化舞台。淅川县各学校着力创设校园文化舞台,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经典歌曲、传统诗词、武术运动、《道德经》诵读、楚汉文化、书法绘画、戏曲等进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依照中华传统文明礼仪习惯,结合新时代精神,制定了《淅川县绅士淑女行为规范二十条》,开展绅士淑女评选活动,从气质、品行、习惯等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重要时间节点,举行入学礼、拜师礼、成人礼、谢师礼等,通过学生致感恩辞、集体向老师行三拜礼、校长教师致希望辞这种传统而庄重的仪式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增强仪式感,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进家庭,指导服务,构建家校互动的育人环境。淅川县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校联谊协会,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举办大型家庭教育报告会,有效唤醒家长教育意识;实施家校互动,创设“家校一体”的育人模式。精心组织编写《淅川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家长须知100问》发到每个家庭,对家庭教育的意义、问题、方法和家校共育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解答,成为撬动家庭教育的一把“万能钥匙”。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柱。淅川县根据“利用”“发扬”“传承”这三方面要求,深层挖掘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内涵,把践行革命文化、传承革命优秀传统作为增强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淅川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子。

  ——将革命文化教育与弘扬移民精神相结合。淅川县是全国移民大县,自1959年起,先后搬迁移民近37万人,“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在这里诞生。新一届县委班子把移民精神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教育系统印发通知,组织开展最美教师、学生、家长“三美”评选活动。四年来,全县共评选出“师德标兵”45人、美德少年50人、最美家长46人,以校风带动家风,以家风带动社风,构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将革命文化教育与红色研学旅行相结合。培养红色情结,播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因子。淅川县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规划出荆紫关镇、盛湾镇、毛堂乡、马蹬镇等红色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要求各学校制定红色研学旅行方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在这样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要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努力学习,拼搏向上,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将革命文化教育与挫折磨炼教育相结合。近年来,淅川县中小学坚持开展春秋远足活动,突出路程远和徒步走的特点。各学校在认真制定方案和安全预案的基础上,坚持小学生单程10公里、初中生20公里、高中生40公里的远足活动,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提升了抗挫折能力。

  ——将革命文化教育与常规工作相结合。淅川县科学谋划,因材施教,统筹推进,把践行革命文化融入课堂内外,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各学校围绕红色文化开展主题班会,增强了红色思想活动的引导力;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纪录片和微电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举行“红色书会”读书活动,各年级制订读书计划,各班鼓励、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书籍阅读,并写心得体会;结合传统节日、革命纪念日等举行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经典诵读、纪念“九一八”、童心向党等活动,做到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

西簧乡中心小学举行太极拳展演活动(资料图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淅川县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拓展新内涵,构建新常态,完善新机制,努力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升级版。

  ——建设校园文化,注重文化育人。淅川县各学校将“三大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文化理念,用“一景一色”“一草一木”“一牌一匾”营造育人氛围。全县各学校利用均衡发展迎验契机,投入两亿多元用于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等校园文化建设,精心布设墙体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教室文化等,努力使环境文化以文化人,引导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创新德育主题,注重活动育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淅川县教体局结合德育工作实际情况,将全学年12个月分别确定了德育主题,如:一月,传统美德传承月;二月,孝亲敬老感恩月;三月,理想信念激励月;四月,人文校园建设月;五月,劳动锻炼教育月;六月,感恩母校培育月;七八月,社会实践拓展月;九月,文明习惯规范月;十月,爱国奉献励志月;十一月,自律诚信践行月;十二月,友善自强弘扬月。全县中小学以校为基,特色多元,心有梦想,行有坚持,围绕月度德育主题有序组织实施。同时,淅川县全面取消校内代销点和学校门面房,各学校广泛开展拒绝零花钱、拒绝零食、拒绝家长无序接送的“三拒绝”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实施“海量阅读”工程,让学生厚积薄发。

  ——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注重实践育人。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出家门,走向农村,组织学生“进千家门、吃千家饭、听千家事、写千篇文”,观察、记录、思考农村现状,做社会调查。冬令营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生活领域、社会领域和文艺领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孝心爱心、知恩图报的一代新人。

  ——建立社团日制度,注重兴趣育人。县教体局制定实施了“周六德育社团日”制度,从辅导教师的安排、社团内容的选定、具体活动的时间地点等方面精心部署,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特长水平,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全县中小学德育社团由2017年上半年的723个增加到目前的1096个。淅川县第一小学的“丹墨风”文学社,坚持学生办报,屡次在CN刊物上发表习作;寺湾镇夏湾小学“乐淘淘”泥塑社团,从采土到制作,动手流程完整,学生能根据诗词内容,共同创作泥塑立体画;滔河初中的篆刻社团、毛堂乡张营小学的五谷粘贴画社团、德威国际书院的戏曲社团、香花四小的抖空竹社团、西簧乡中心小学的“编程+绘画”社团、淅川县第二小学的轮滑社团等都极富特色、注重成效。

  通过深入开展“三大文化”教育活动,淅川县培育出德育教育的良田沃土,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的心田,编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和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升。

  学生的道德、纪律、法治意识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都获得了巨大提升,好人好事、和谐友善、文明礼仪处处可见,300余名学生被评为“文明之星”“美德少年”,九重镇一中张晓茹荣获全国首批“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县一高戚玉勤荣获河南省“美德少年”称号。

  广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人争做师德标兵、育人楷模,涌现出淡培玺、杨露、孙均可等一大批“师德标兵”,王建刚、姚银秀等为代表的“名校长”。大石桥乡孙台希望小学的方兴华、方书典父子荣获河南省2019年度“最美教师”称号。

  德育工作的进步有力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考成绩连年刷新纪录,2016年一本进线437人,2017年852人,2018年1245人,2019年1590人,淅川一高被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授予“优秀生源基地”称号,幼儿、小学、初中阶段基础教育工作持续稳居南阳市前列。

  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产生了由好校风带好家风、由好家风带好民风的蝴蝶效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全县每年评选表彰各行各类“最美淅川人”1000余人次。王克入围中国好人榜,李进群荣获“河南好人”称号,陆锡芳荣获“南阳市道德模范”称号,淅川爱心联盟荣获“感动南阳年度人物”称号等。

  春风化雨,润泽山川大地。桃李芬芳,迎来满园春色。淅川县以德育工作为突破口,成功实现了校风、家风、民风的崇德向善、文明向上。在德育春风的吹拂下,在“三大文化”教育的浸润下,淅川在探索以德治县的道路上必将开出更绚丽的花朵。(全红伟)

  编辑:冯长顺

  审核: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