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家長學校課前抽樣調查顯示:家長認爲自己孩子的快樂指數以100分爲滿分的話:60分以下,佔4.47%。在近3000個家庭中,孩子每天做作業的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有422人,佔14.52%。

每一個缺點其實都是孩子成長起點

很多人說但願天天都是“六一”兒童節,那麼節日裏的孩子快樂嗎?上海家長學校課前抽樣調查顯示:家長認爲自己孩子的快樂指數以100分爲滿分的話:60分以下,佔4.47%;61分—70分佔19.13%;71分—90分佔53.15%;91分—100分佔23.25%。童年快樂指數超過90分的孩子接近1/4。

“現在孩子的物質生活條件比父母小時候要好很多,但從孩子精神層面和內心世界的快樂程度來看,未必比父母小時候要好。”上海家長學校在線課堂進行“尊重、理解、接納——讓兒童更快樂”特別直播,多位兒童教育專家坦言,“學習的壓力”和“家長的意願”這兩個“人”,以及“別人家的孩子”這“第三者”,正不斷抽走孩子童年的快樂。

過半孩子2小時內完成作業

直播課前,上海家長學校通過“雲開平臺”發佈專題調查問卷,共2907人蔘與調查,家中孩子年齡段主要爲6歲—11歲。

在近3000個家庭中,孩子每天做作業的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有422人,佔14.52%;1小時—2小時的有1182人,佔40.83%;2小時—3小時的有799人,佔27.49%;3小時以上的有499人,佔17.17%。另外,有家人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有2084人,佔71.69%;沒有人陪的爲823人,佔28.31%。

在受訪家長眼中,孩子最大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呢?真正以“學習”爲最大興趣愛好的,僅佔6.33%;最大興趣愛好是閱讀的,佔15.14%;是遊戲的,佔33.02%;是體育活動的,佔16.72%;藝術類佔28.79%。

面對5.5萬人次收視家長,在線課堂的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韓旭介紹,孩子心情不好的主要原因,在“開誠佈公”的家長們看來,通常是因爲負擔過重的學習和考試、老師過於嚴厲的教育和父母的打罵、沒有自由、父母的攀比心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等。

把心中別人家的孩子請出去

上海開放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副教授董麗敏分享了一個案例:有記者分別採訪父母和他們的孩子。記者問父母:“如果給您的孩子打分,您會打多少分呢?”爸爸媽媽們開始細數起孩子的不足,然後遲疑地回答:“70分”“85分”“我覺得90分吧”……當記者又問在一邊玩耍的孩子們:“如果讓你給爸爸媽媽打分,你會打多少分?”孩子們揚起稚氣的小臉,驕傲地回答:“嗯,100分”,“我給媽媽100分!”……

董麗敏認爲,孩子們接納了父母的缺點、錯誤、失敗、平庸和平凡。“每一個缺點其實都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她說,“家長要把自己心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請出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孫傳遠表示,對孩子過多的責怪和批評,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距離感,懷疑父母不喜歡他,導致親子關係疏離。

至於“對比”,董麗敏給家長們傳授方法: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這次跟上次比。

專家建議,家長要放平“管教和愛護”這把“水平尺”。以“兒童的祕密”爲例,年幼的孩子沒有祕密,父母覺得很開心;隨着孩子逐漸長大有了祕密,父母開始擔心,想要挖掘孩子的內心世界,甚至進一步控制孩子……

“當發現孩子有了祕密,說明孩子開始成長。”孫傳遠說,“家長們要理解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給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智慧的家長能管理好自己情緒,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家長快樂,孩子也快樂。”(記者 徐瑞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