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汽車品牌的數量絕對不會太多,因爲經歷了優勝劣汰之後,只有真正有實力的汽車品牌才能存活到最後,像美國、日本、德國這樣的汽車工業強國,汽車品牌其實都很少,但每一個都是全球聞名的。但是在中國汽車市場,汽車品牌數不勝數,中國品牌和國外品牌加在一起超過了兩百個,其中自然不乏濫竽充數之輩,所以中國汽車市場想要走向成熟,必須淘汰一大批弱勢汽車品牌。

在經歷了近20年的瘋狂增長期之後,國內汽車市場終於在最近幾年放緩了增速,汽車行業開始進入一個良性發展期,與此同時,兩極分化也在不斷加劇,汽車市場的淘汰賽已經開啓。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我們看到了好幾個合資品牌陸續退出中國市場,比如菲亞特、鈴木、雷諾等等,還有一些自主品牌被曝出停產、停工的危機,此外還有很多二三線品牌也陷入了困境,銷量不斷下滑,縱有實力也難被認可。

自主品牌方面,除了吉利、長安、長城、比亞迪、奇瑞、上汽乘用車、廣汽傳祺這些有技術或資源優勢的汽車品牌之外,其餘的都只能算是二三線品牌。在衆多的二三線自主品牌中,大多數基本已經放棄治療,只有少數品牌依然在垂死掙扎,比如海馬汽車。海馬汽車的技術研發能力並不差,它賣房求生的事蹟很勵志,海馬汽車自主研發的1.6T發動機在國內算是非常優秀的,搭載這臺發動機的海馬8S也有着不錯的產品力,但受到品牌力的限制,海馬8S最終還是淪爲了炮灰。

合資品牌方面,一線合資品牌主要包括大衆、豐田、日產、本田,這些品牌坐擁口碑和銷量,在市場行情整體下滑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較爲穩定的增速。在二線合資品牌中,別克、雪佛蘭、現代、起亞靠着大幅度的降價,還能勉強維持銷量,而那些不肯降價的,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銷量不斷下滑了,比如福特、馬自達、標緻等等,還有一些甚至降價也賣不動。其實,這些二線合資品牌能夠走到今天,實力都是非常強的,但市場競爭機制就是這麼殘酷。

這種兩極分化的局面在豪華品牌市場同樣也存在,爲首的奔馳、寶馬和奧迪組成了一線豪華品牌陣營,銷量遙遙領先,而且還能夠逐年增長,雷克薩斯靠着獨特的市場定位也風生水起。二線豪華品牌,比如凱迪拉克、沃爾沃、捷豹、路虎,採取的都是以價換量的策略,靠着價格優勢才能保住一席之地。另外還有林肯、英菲尼迪、謳歌以及DS,這些都只能算是三線豪華品牌,它們即便是產品力很強,價格很便宜,也鮮有人問津。

從二三線汽車品牌的現狀我們能夠看出,國人買車真的越來越謹慎了,因爲在之前汽車市場魚龍混雜的時候,很多消費者嚐到了盲目買車帶來的不良後果,現在消費者漸漸意識到品牌力纔是產品力的基礎,這種觀念雖然很片面,但也是最穩妥的,所以消費者的選擇範圍逐漸向那些綜合實力更強的一線品牌收攏。總而言之,中國消費者的購車觀念越來越成熟理性了,這是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