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美国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从而确认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无形但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并标识出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还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帮助维系亲子之间的珍贵关系,其中有关如何倾听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烦恼,同样有助于减轻父母的烦恼。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是阿德勒的著名论断。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祖国的花朵身上,我们却想聊一聊身边那些“大朋友”,那些用一生在治愈童年的人。

他们总是在一次次被社会伤害后,又回忆起那些被压抑的童年创伤,却装作若无其事地告诉自己,“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然后躲进一隅去舔舐自己的伤口。

其实根据阿德勒的理论,“不容易”并不是成年人的招牌或者说专利,每个孩子从出生的时候起,就不断地挣扎着成长。

这种成长的目标就是伟大、完美和优越,这个目标是无意识形成的,但这目标却无时不在,它反映了人类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这种挣扎主宰了我们一生中的具体的行为。它甚至主宰了我们的思想,因为思维本身受制于目标和生活方式。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内在的自卑感,它刺激想象力并且促使个人去改善处境,以消除自卑感。一些人因此获得了客观成就,而一些人只是纯粹地作出心理补偿,沉淀为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那样,而这些影响将持续终身。

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某些童年创伤和人格弱点,那就只能顺其自然、“坐以待毙”吗?人格心理学、文学、哲学、社会学……这些知识本身就是实际生活的指导,也有助于“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

一个人既是一件画作,又是描画这一画作的人。

01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反复强调要帮助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其他诸如怎样帮助孩子积累书本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智力这一类问题则是儿童教育的枝节和皮毛。他同时还讨论了人的天性、遗传的作用等问题,可谓是既独到又深刻。

人的底层动力源自自卑么?个人的人格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么?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读完本书,你一定会更加了解曾经身为儿童的自己。

02 活出生命的意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生为何来?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个巨大的问号。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开篇就提出这个终极问题。

他从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学校教育、青春期问题、职业选择、婚恋生活等各个方面展开,以大量的诊疗案例为基础,以个体心理学核心理论为指导,使得本书读起来既有故事性又有思想深度。

如今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和难题,追溯起来,也许和你的童年息息相关。发现并正视它,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解决之道。

03 不平等的童年

安妮特·拉鲁 著

每个孩子当然是平等的,但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美国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从而确认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无形但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并标识出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别人的起点却是你的终点?这本关于“不平等”的书会让你对自己的童年释怀。虽然无法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但未来更长的路还要靠自己走。

04 写给青少年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普鲁塔克 F.J. 古尔德 著

F. J. 古尔德以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著作为底本,改写出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小书,既尊重原著,又生动活泼,展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群杰出人物史诗般的生命轨迹。

普鲁塔克不怎么关注传统传记中重视的伟大人物的丰功伟绩,而是比较重视历史中的次要细节,比如传主年轻时候的行为与言辞;一个人还没成功的时候都讲过什么话。

穿梭在这些历史细节中,普鲁塔克告诉我们,何为性格、良心、勇气、义务、自由、慷慨、诚实、勤奋、正义……在变动不居的时代和社会里,还有一些无论如何值得坚守的东西。

05 异乡人

加缪 著

或许,每个人都和加缪《异乡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有几分相似。

世界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行为举止甚至思想应该如何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种种道德规范下的节度。但是,默尔索倦于给出令人满意的标准答案,他对合乎礼俗但不合于自己真实感受的事物,无法找到适当的对应方式和距离,于是,他被大家指责为无情、不孝、不义。

艺术家正是在选择分享普通人的命运的时候肯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艺术的目的不在立法和统治,而首先在于理解。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藏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06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欧文·戈夫曼 著

我们不仅在生活,而且时刻在表演。生活就是每天在舞台的“前台”与“后台”之间穿梭。

本书所使用的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实际是由他人的期待来限定的,所有人都得想法子解释自己的把戏。

07 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

彼得·伯格 托马斯·卢克曼 著

社会既是涂尔干所说的客观事实,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知识社会学重在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做出理论说明。

本书不仅将知识社会学的考察范围,从少数人关心的科学和理论知识,拓展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指导行动的知识,而且以生动的笔法,揭示了作为“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的社会,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又具有怎样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 “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而不是只能被社会安排得明明明白。走进这个充满现象学洞察和人文主义关怀的社会学理论,你会发现生活之树依然常青。

08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

尽孝执行委员会 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你的父母60岁,假设他们还能健康生活20年,那么你真正跟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不过是55天而已。在这55天里,你会选择做哪些让父母欣慰的事,才能让父母的离去不会让自己心存愧疚?

本书在日本出版之后,引起了日本社会广泛的思考和讨论。书的内容虽不复杂,字数也不多,但是配有多幅家庭照片,文字朴实真挚,充满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挚爱亲情,饱含着对彼此的依恋和牵挂,感人肺腑,引人落泪。

或许儿时的你曾经历身边亲人的逝去,对死神的无情感到十分的恐惧和无助。然而,生命就是一场旅行,我们都终将逝去。或许这本书能够教会你如何与自己的父母和解。

09 人生难得是心安

吕克·费希 著

哲学与我们当下生活深切相关,哲学在帮助我们获得幸福和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吕克·费希写就的这部经典之作,从“人类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去考察哲学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出色地阐释了哲学中那些经久不衰的教导。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为了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或许这些书能够派上用场。

01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试

帕蒂·惠芙乐 著

孩子大哭大闹、发脾气的时候怎么办?怎样让孩子摆脱恐惧?怎样对孩子说“不”?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好情绪、好性格?如果你的育儿正在面临挑战,这本书将会为你提供一种育儿新思路。

本书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经常的困难时刻;还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帮助维系亲子之间的珍贵关系,其中有关如何倾听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烦恼,同样有助于减轻父母的烦恼。

想让孩子听你的,你要先学会“听”孩子的。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倾听伙伴关系,这是帮助孩子处理各种负面情绪的前提。

02 狮子爱尔莎

乔伊·亚当森 著

还记得迪士尼动画《狮子王》里那只可爱的小狮子辛巴吗?阴险的叔叔刀疤杀死了辛巴的父亲木法沙,赶走了辛巴,从而成功篡位。数年以后,在一场复国救民的斗争中,辛巴领会了责任的真谛,并在朋友和亲人的帮助下获得胜利。

本书的主人公则是一只名叫爱尔莎的狮子和她孩子。1956年,在非洲从事动物保护工作的乔伊·亚当森收养了一头名叫爱尔莎的母狮。乔伊与爱尔莎、爱尔莎的三个孩子之间既保持着神奇的亲密关系,也实现了让它们回到大自然的目的。

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这本关于人类与动物界的关系的书吧,对于自然、生命与情感的启蒙就此开始。

03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吴荔明 著

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深谙教育之道的父亲。本书借由梁启超外孙女的亲身回忆,描述了梁启超家族的各个人物以及子女们的成长过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仅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也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

“不成器”不一定是家长耽误的,但“成大器”一定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子女的教育需要怎样的言传身教,他们成功的背后又隐藏着何种秘诀?看完这本书后,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04和孩子一起定制未来

杨明 著

人生是一次长跑,孩子们成长路途上会有许多重要的节点,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青春期”无疑是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而当青春期的孩子遇上更年期的父母,发生冲突时更易两败俱伤,彼此消耗而无果。

本书旨在引导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言传到身教,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发现世界、找到方向、做出选择。

孩子要做很多,父母要做得更多。不是定制孩子的未来,而是和孩子一起定制未来。

05幸福就是一起成长:

麻省理工金融小子养育手记

陈采霞 著

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却不知晓别人家的父母在背后付出的努力。本书将为你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他从自己走路去上幼儿园,到被美国名校录取,再到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谷歌公司任职。作为平常百姓家的孩子,他也曾打游戏上瘾,弹钢琴的路上遇到瓶颈而中断,为了IPHONE和妈妈闹别扭……

这些故事饱含真情,所思所感贴近家教现实,对渴望帮助孩子成长的家长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读完之后,你也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你还没决定好儿童节给孩子送什么,那么下面这些畅销的儿童品类书,相信一定能给他们一个惊喜。

01小学生看图写话 1~2年级

陈华珊 著

有多少小学生面对看图写话绞尽脑汁,啃着笔头,半天却蹦不出来几个字;又有多少家长在一边看着干着急,想帮帮孩子,却不知如何开口。

本书结合小学一二年级看图写话的高频考题,帮助学生从最基础的一句话,再到一段话,最后到一篇作文,构建写作框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恰当的形容词,进而能够写出一篇流畅、紧扣主题的作文。

就在这本看图写话练习书上记录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的小故事吧!

02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严优 著

孩子听厌了老套的床头故事,当父母的正在发愁不知道讲啥?中国神话是个宝藏,你有给孩子们讲过吗?

本书是从孩子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出发,为孩子量身定做的一本“中国神话书”。它收入上百个中国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分为三个板块:宇宙的起源、神的起源、人与文化的起源。

图文并茂的故事不但会让小读者认识到中国神话有哪些,还会帮助他们通过书中神话世界的小“星星”,了解到后面还有一片祖国文化的浩瀚星海。

03手抄报范例大全

周子义 著

没做过手抄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每个中小学生几乎都会遇到手抄报作业,这种时刻怎么少得了家长们的配合。然而,广大家长与学生往往因为缺乏美术基础而感到头疼。

资深插画师周子义用文字加视频,专业的设计语言及详细的创作过程解说,提高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教你做出满分手抄报。

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日常能够遇到的手抄报题材,如节日类、活动类、学习类、爱国类、科普类、防肺炎病毒类、万能版式,而且附赠配套手抄报模板, 即使是零基础的家长和学生也能够出色地完成作业。

04Scratch 3.0 少儿编程魔法书

史军艇 王朔 著

本书以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 Scratch 3.0 为设计工具,结合数学、物理、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讲解计算机编程中的基础知识。一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编程原理及 Scratch 3.0 环境、Scratch 表达展示、Scratch逻辑思维、大型项目设计及过渡高级语言。

专业的编写团队更是以机器人小未保卫地球、和外星人战斗等游戏情节串联起Scratch的各个功能和知识点。在丰富的项目化场景和生动的科幻故事情节中,孩子的逻辑能力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后悔年轻时没有机会学编程?现在正是时候,快和你的宝宝一起来解锁!

05傲德来啦:

一本有趣的数学书

傲德 著

有数学思维的人学数学是有趣的冒险,只会呆板计算的人学数学是一种折磨。数学很重要,但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方法不当,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以后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书以绘本的形式,由想象力丰富的趣味故事引发出数学知识点,吸引孩子自主参与到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中来,带孩子发现数学可爱的一面,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数学思维。

在漫画和故事的“糖衣炮弹”之下,隐藏着重要的数学原理及方法。哄着孩子入数学坑的时候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