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力欠缺的背后,是自信心、安全感的缺失。

孩子拥有无限的潜能。但有人说,儿童教育就犹如捏陶土一样,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各种方式去捏塑他;等到年纪大了、这个陶土就越来越硬,这时也就越来越没有办法塑造他了。在孩子表达力的训练方面,确实是如此。

各位可以去观察一个现象,同样是中国的孩子,可是在西方受教育的留学生小朋友,他们的表达能力就特强。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东方华人的小朋友,如果学习遇到什么地方不懂,他会觉得“一定是我不好才不懂,因为老师一样的教法,其他小朋友都学会了,怎么只有我还不会”,所以遇到不懂之处,中国的小朋友常常不敢举手。一来他怕举手问问题会被骂“怎么这个都不会啊,老师都教给你了,你还不会……”;二来担心其他小朋友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笑他;三来则怕问了问题之后,老师可能不回答他,这样会没有面子。然而,西方的小朋友就不一样了,如果什么地方不会,他会觉得“是老师没有把我教好,我不会是老师不好,因为把我教会是老师的责任啊”。一样遇到不懂之处,他们会举手并且大声发问:“老师这道题我不会”。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建议中国所有的小朋友们,要试着改变心态:当你不会的时候,不一定是你不会,是爸爸、妈妈和老师还没有把你教会; 你要相信,把你教会就是他们的责任。改变心态以后,你才会勇于表达。

另外,以前中国人常讲一句俗话“小孩子只有耳朵没有嘴巴”,大人总是希望小孩子大部分是多听,听大人的教训、听大人的教导,尽量不要表达意见。这也是不对的观念。

表达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在小朋友的表达力训练上,要从小就开始做起。比如一个幼儿园老师,便可以在上课时经常鼓励小朋友:“某某小朋友,请你发表一下你的看法,或说一下你的感受。”老师们也可以在讲完一个故事时,邀请小朋友们表达,请有不同看法的人举手,请有不一样意见的人表达一下。这样你会发现,小朋友原来是很能够表达他的想法的。

鼓励小朋友表达的同时,特别要注意, 当他表达的时候,大人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有很多父母老师都喜欢讲道理,可是这样对小朋友其实不一定有帮助;或有时还会打压他,跟小朋友说:“你讲得不对、这样会让人家看笑话”“你的观念错误了”等等。事实上,小朋友是很敏感的,可能你一指责之后,他下次就不说了。

另外,假设小朋友有一些说谎或偷窃的行为,即便我们知道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但也应该想一想,小朋友为什么要说谎呢?非常可能是如果他说了实话,反而会得到责备。这时,当然我们要告诉他以后尽量不要说谎,但是也要让小朋友“说实话”这一个行为得到肯定,不要一味地责备他。

整个表达力的训练, 表达“感受”尤其重要;因为,我们中国人最会压抑感受了。有报道指出,中国是全世界乙型肝炎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原因也正是:我们通常压抑了我们的情感!

在看外国影集时,我们都曾很羡慕影片中的外国小朋友,在睡觉之前都会跟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外国的父母也会在出门时跟孩子说“我爱你”,甚至会KISS GOODBYE。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念和做法。

像我曾看过一部电影,里面的小朋友才小学四年级,有一次他在家里很伤心、很难过,然后他爸爸就对他说:“你为什么这么伤心难过?”原来这个小朋友的妈妈才过世不久、爸爸想要安慰他,没想到小朋友却说:“爸爸,我知道我是不应该的,妈妈才过世不久,可是我的难过跟悲伤其实不是因为妈妈过世,妈妈过世我也很难过,但是主要是因为我最近失恋了。”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这个孩子的情形,如果遇到中国的父母,他大概开始挨骂了!第一,小朋友才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就可以谈恋爱吗?这就是活该。第二,小朋友妈妈才过世几个月,小朋友竟然不是在想念妈妈,而是在为失恋难过,实在是不应该。

可是各位猜猜,这位父亲怎么说?我觉得这个爸爸很棒,他带小朋友出去散步,在河边散步时他就跟小朋友说:“我明白第一次失恋的心情,爸爸第一次失恋的时候,可能也哭了很久……”这个爸爸不但完全没有去责备他,并且还跟小朋友谈“他的感觉”;当小朋友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伤心难过时,他也不会去打扰,只是告诉小朋友:“爸爸知道你现在失恋很难过,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忙或安慰,你可以告诉我。爸爸会陪在你的身边。”

能够以这样的一个心态,让小朋友愿意去表达他的想法,让孩子放心说出他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而且 我们要令小朋友明白:表达是安全的,表达是重要的,表达就是一种生命的展现,就像任何一朵玫瑰花都渴望开得最灿烂、最美丽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