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见童年的僧格林沁,抱着井里泡着的“好包”(用柳条编的像瓦罐样式提水用的柳罐,因怕风干漏水,在井边钉一个榆木橛子,用提水的青麻绳子拴着,泡在井里),浮在水上。每当蒙古族乌力格尔沁(胡日沁)拉着悠扬的四胡唱起《僧王之歌》时,总会让人想起僧格林沁的英雄气节以及散落在家乡的点点滴滴的童年轶事。

僧格林沁童年的土水井

努恩十旗是故乡,亲朋好友是将领,清王朝的脊梁,僧王,僧王……

每当蒙古族乌力格尔沁(胡日沁)拉着悠扬的四胡唱起《僧王之歌》时,总会让人想起僧格林沁的英雄气节以及散落在家乡的点点滴滴的童年轶事。

在清朝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家乡——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白音哈嘎村,有一眼土水井。因为这眼井和僧格林沁有关,和僧格林沁的童年有关,很多人慕名前来拜访。

据说,僧格林沁7岁那年夏天,和一帮孩子玩耍。几个顽皮的小家伙,玩得特别开心,来回跑动的僧格林沁,一脚踩空,掉进了井里。孩子们奔跑着去告诉大人。这口土井水深丈余,别说孩子掉进去,就是大人掉进去,若抢救不及时都有生命危险。大人们听到消息后,边喊边跑,急忙赶到井边往下看。只见童年的僧格林沁,抱着井里泡着的“好包”(用柳条编的像瓦罐样式提水用的柳罐,因怕风干漏水,在井边钉一个榆木橛子,用提水的青麻绳子拴着,泡在井里),浮在水上。随后跑来的大人们,下水的下水,搭手的搭手,将僧格林沁救了上来。事后,附近的老百姓议论纷纷,说这个僧格林沁不是凡人,才7岁的孩子怎么就知道骑着好包呢?这肯定是龙王爷救驾,或者土地老显圣才能大难不死。

后来,僧格林沁被选为索王嗣子,承袭了王位后,村民不再饮用这口井水,并用木墩封堵井口,以示敬重。这口井一直封了一百多年,直到1983年,住在僧格林沁老家旧址前边的明干白乙老人,才启封木墩,将这口井用来浇菜园。

因为敬重僧格林沁,这眼井一直被人关注,过年过节的时候,很多人前来祭拜。从而修缮保护到如今。

(包伶俐供稿)

(通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