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军早就发现了清军的企图,架设好康格里夫火箭,向蒙古骑兵发射。为了此战,僧格林沁集中12000名蒙古骑兵,以及大约2万名清军。

大家好,我们的俊彦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说实话,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方面有很多人是不服气的。他们认为送上前线的以绿营兵为主,满清真正看家的骑射本领还没有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动用最精锐的八旗和蒙古骑兵,不见得打不过洋人。
僧格林沁就是这种想法的代表人物,他是当时掌握军权的满清高级将领,以悍勇而闻名,一心想雪耻。僧格林沁认真分析过洋人的优缺点,认为只有在远离海边的内陆平原,才能避开洋人战船上的重炮,发挥己方骑兵的优势。
僧格林沁把预设战场选在了八里桥,这是座单孔石桥,距离北京只有八里,因而得名。这里一马平川,非常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只要能突破火枪阵,冲进洋人的队形,就意味着胜利。
为了此战,僧格林沁集中12000名蒙古骑兵,以及大约2万名清军。北京城里的八旗子弟早已腐朽不堪,僧格林沁也不敢指望他们。所以,他特意从察哈尔等蒙古部落抽调精锐骑兵。
英法联军方面约为八千人,两国各一半,英军有一部分来自锡克族的骑兵。除了燧发枪外,联军装备有早期的线膛枪和火炮,还有数百支康格里夫火箭。
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到达八里桥地区,僧格林沁命令蒙古骑兵发动攻击。联军早就发现了清军的企图,架设好康格里夫火箭,向蒙古骑兵发射。
说来也是气人,这种康格里夫火箭其实是早期中国火箭的改良放大品,宋明两代都有类似的武器。但英国人的火箭更大、更准,射程可达2000米以上,而且装有爆炸和燃烧战斗部,杀伤威力远大于中国老式火箭,经常被用来纵火和打击密集人群。
蒙古骑兵遭到数以百计的火箭攻击,很多人被击中或起火燃烧,有的马吓得往回跑,冲撞了后面的步兵。不过,这点打击还难不倒蒙古骑兵,随着两军距离的越来越近,硬碰硬的战斗即将展开。
蒙古骑兵的冲击并不是像电影里常见的那样,不管不顾地一头撞进步兵方阵。他们的战术是围绕着步兵不停地射箭,直到步兵自己崩溃,再冲上去肉搏。
遗憾的是,这种战术在七、八百年前,能打得欧洲骑士满地找牙,而在近代火炮火枪面前,只是白白的牺牲。联军从几百米外开始用火炮轰击,专门对付密集目标的榴霰弹,飞出炮口以后,会裂成数百上千个铅丸,一发炮弹使能打出一条血肉胡同。
蒙古骑兵冲近到一百米左右,燧发步枪开火了。排成三列横队的英法士兵,射出排枪,把能够在火箭和火炮打击下幸存的蒙古骑兵一一击倒。蒙古骑兵的弓箭射程远不如燧发枪,连箭都不到联军头上。这是一边倒的屠杀。
尽管蒙古骑兵在僧格林沁在督战下,向联军阵地发动多轮攻击,但根本动摇不了联军的防御队形。即使他们能够从侧面冲上去,联军的空心方阵也没有弱点,偶尔有英勇的骑兵冲到联军队型当中,也无法给予敌军杀伤。
当蒙古骑兵损失过半,无力进攻时,英军骑兵发动了反击。据参战英军回忆,清军骑兵并不擅长肉搏,反而打不过受过墙式冲锋训练的英军骑兵。就这样,僧格林沁精心策划的八里桥之战彻底失败。
清军方面损失至少三千人以上,这还是官方的数字。而英法联军总共只阵亡5人,其中英军2人,法军3人,还有46人受伤。这是一场无以加复的惨败。
这是因为清军的弓箭大刀打不过洋枪洋炮吗?不能完全说是。联军缴获的清军武器中,就有大量的火炮和上千支火绳枪,证明清军装备有很多热兵器。而且八里桥之前,清军在大沽口用火炮重创过联军战船,证明清军完全知道热兵器的作用,也有充足的热兵器。
在开战前,清政府曾要求僧格林沁利用有利地形,袭扰联军侧后,不要正面对抗。但僧格林沁置之脑后,在平原地带强行用骑兵冲击敌严阵以待的枪炮方阵,导致了这场空前的惨败。一战而打崩了清军的所有士气,让联军攻占北京城。
僧格林沁枉为满清倚重的第一悍将,不但打不过洋人,在清剿捻军时,中了埋伏,死在对方一小卒刀下。说他是个莽夫,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参考文献:《清史稿》、《筹备夷务始末》】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