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过年,爷爷奶奶带着特产和一叠厚厚的红包,来到小两口家,说想来和小两口一起住,因为看着孩子和自己不亲,所以奶奶爷爷想要住过来,和姥姥姥爷换换手,让他们图个清闲。怎样平衡好老人带孩子的家庭关系。

现在的家庭,在生养孩子方面最大的烦恼,除了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就是带娃人选了。许多父母是工薪阶层,本身要去工作,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请保姆、月嫂,所以家里老人就是带孩子的不二人选。

孩子出生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心,如果全家都能齐心协力,孩子的成长该有多幸福?世上事,不如意十有八九,不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愿意和其他成员一条心。在这种情况下,养育孩子的压力,会变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甚至让亲生子女和父母产生裂痕。

案例:

小琳在企业上班,每天加班加点,老公的工作也很忙,经常倒班。虽然如此,他们的孩子来到人间的时候,两口子都很高兴。

迫于生活压力,小琳跟老公商量,自己休完产假后就得去工作了,商量着让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各带半年,既培养感情,又能适当休息。

谁知道奶奶借故说自己住的太远,也不适应城市生活,姥姥姥爷住得近,就让他们带好了。

姥姥姥爷很通情达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也不计较爷爷奶奶的不参与。就这样,孩子慢慢快要上小学了,和姥姥姥爷的感情也非常好,却和爷爷奶奶的感情非常冷淡。

今年过年,爷爷奶奶带着特产和一叠厚厚的红包,来到小两口家,说想来和小两口一起住,因为看着孩子和自己不亲,所以奶奶爷爷想要住过来,和姥姥姥爷换换手,让他们图个清闲。

老公看着小琳表情有些难堪,站出来对亲生母亲说:"你们还是回去吧,红包最好也带走,孩子长这么大你们带过一天吗?最难的前三年你们不愿意帮忙,现在孩子带顺了,怕孩子不认你们,你们反而想来一起住了?怎么好意思?"

爷爷奶奶红着脸,一声不吭的回老家了,一场年饭不欢而散。

老人争孩子表现了这个家庭怎样的潜在问题?

1、在孩子的问题上,沟通不顺畅

在当初婆婆说不愿意来城里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当时就应该和婆婆说清楚,如果不参与带孩子,自然不配拥有孩子的爱和孝心,以后不要有怨言。

2、老人有些自私

老人忙碌一辈子,带大自己的孩子,已经很辛苦,对帮助孩子带第三代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可以理解,但这种事要说明白,也要做好孩子不亲近自己的准备,毕竟享受生活,是自私了一把,被儿子说得脸红也是情理之中。

怎样平衡好老人带孩子的家庭关系?

1、和不愿出力的老人恳谈

这种沟通确实有些伤神,弄得不好,还会造成老人的怨气。但是,如果不恳谈一番,把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会造成更多的后续问题,反而更难看。

在有了孩子之后,爸爸妈妈要尽早跟婆婆沟通,表明希望由她来带孩子,主要负责白天带。晚上下班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帮忙换换手了。

2、尊重老人的生活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自家事自家要搞清楚,不要拖泥带水,让孩子以后也会搞不清自己的立场。这就要整个家庭勤于沟通,制定规则,全家遵守,如果可以,老人能帮一把还是帮一把,带孩子确实是个辛苦活。

在谈完之后,如果老人没有选择伸出援手,那么就要尊重她的意思,不要强求,他们养大子女已经辛苦了很久,但尊重是两面的,既尊重不付出的一方享受人生,也要尊重尽力带孩子的一方享有更多的亲情,孩子长大了,想要介入进来,近乎于抢,这样会伤害孩子的感情。

3、看看带孩子一方的想法。

如上述案例中,如果说姥姥姥爷年纪大了,带孩子比较操劳,那么要不要继续带下去?还是要看姥姥姥爷自己的意思,如果他们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没法每天照顾外孙,那不妨叫爷爷奶奶来带。如果她觉得自己还有精力带孩子,也不想跟孩子分开,那么就尊重她的意思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