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過年,爺爺奶奶帶着特產和一疊厚厚的紅包,來到小兩口家,說想來和小兩口一起住,因爲看着孩子和自己不親,所以奶奶爺爺想要住過來,和姥姥姥爺換換手,讓他們圖個清閒。怎樣平衡好老人帶孩子的家庭關係。

現在的家庭,在生養孩子方面最大的煩惱,除了經濟上的壓力,還有就是帶娃人選了。許多父母是工薪階層,本身要去工作,又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請保姆、月嫂,所以家裏老人就是帶孩子的不二人選。

孩子出生牽動着一個家庭的心,如果全家都能齊心協力,孩子的成長該有多幸福?世上事,不如意十有八九,不是每個家庭成員都願意和其他成員一條心。在這種情況下,養育孩子的壓力,會變成無法調和的矛盾,甚至讓親生子女和父母產生裂痕。

案例:

小琳在企業上班,每天加班加點,老公的工作也很忙,經常倒班。雖然如此,他們的孩子來到人間的時候,兩口子都很高興。

迫於生活壓力,小琳跟老公商量,自己休完產假後就得去工作了,商量着讓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各帶半年,既培養感情,又能適當休息。

誰知道奶奶藉故說自己住的太遠,也不適應城市生活,姥姥姥爺住得近,就讓他們帶好了。

姥姥姥爺很通情達理,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也不計較爺爺奶奶的不參與。就這樣,孩子慢慢快要上小學了,和姥姥姥爺的感情也非常好,卻和爺爺奶奶的感情非常冷淡。

今年過年,爺爺奶奶帶着特產和一疊厚厚的紅包,來到小兩口家,說想來和小兩口一起住,因爲看着孩子和自己不親,所以奶奶爺爺想要住過來,和姥姥姥爺換換手,讓他們圖個清閒。

老公看着小琳表情有些難堪,站出來對親生母親說:"你們還是回去吧,紅包最好也帶走,孩子長這麼大你們帶過一天嗎?最難的前三年你們不願意幫忙,現在孩子帶順了,怕孩子不認你們,你們反而想來一起住了?怎麼好意思?"

爺爺奶奶紅着臉,一聲不吭的回老家了,一場年飯不歡而散。

老人爭孩子表現了這個家庭怎樣的潛在問題?

1、在孩子的問題上,溝通不順暢

在當初婆婆說不願意來城裏的時候,作爲孩子的父母,當時就應該和婆婆說清楚,如果不參與帶孩子,自然不配擁有孩子的愛和孝心,以後不要有怨言。

2、老人有些自私

老人忙碌一輩子,帶大自己的孩子,已經很辛苦,對幫助孩子帶第三代有一定的牴觸心理,可以理解,但這種事要說明白,也要做好孩子不親近自己的準備,畢竟享受生活,是自私了一把,被兒子說得臉紅也是情理之中。

怎樣平衡好老人帶孩子的家庭關係?

1、和不願出力的老人懇談

這種溝通確實有些傷神,弄得不好,還會造成老人的怨氣。但是,如果不懇談一番,把前後可能出現的問題說清楚,會造成更多的後續問題,反而更難看。

在有了孩子之後,爸爸媽媽要儘早跟婆婆溝通,表明希望由她來帶孩子,主要負責白天帶。晚上下班之後,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忙換換手了。

2、尊重老人的生活

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是自家事自家要搞清楚,不要拖泥帶水,讓孩子以後也會搞不清自己的立場。這就要整個家庭勤於溝通,制定規則,全家遵守,如果可以,老人能幫一把還是幫一把,帶孩子確實是個辛苦活。

在談完之後,如果老人沒有選擇伸出援手,那麼就要尊重她的意思,不要強求,他們養大子女已經辛苦了很久,但尊重是兩面的,既尊重不付出的一方享受人生,也要尊重盡力帶孩子的一方享有更多的親情,孩子長大了,想要介入進來,近乎於搶,這樣會傷害孩子的感情。

3、看看帶孩子一方的想法。

如上述案例中,如果說姥姥姥爺年紀大了,帶孩子比較操勞,那麼要不要繼續帶下去?還是要看姥姥姥爺自己的意思,如果他們覺得自己身體不好,沒法每天照顧外孫,那不妨叫爺爺奶奶來帶。如果她覺得自己還有精力帶孩子,也不想跟孩子分開,那麼就尊重她的意思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