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经典战役索姆河战役,同时也是英军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斗,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在这场经典大战中,一种新型武器问世,到目前为止都是武器装备中不可或缺的那一个,这就是“陆战之王”坦克。1916年9月15 日清晨,英国为了减少自己的伤亡情况使用了mark1坦克,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参与战争的坦克。


当时的坦克攻击力还不高,但是这些“来历不明”的家伙,依旧给了德军不小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更多是心灵上的,导致德军落荒而逃,这场战斗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德军就“撤退了”。这个时候开始,全球都在关注这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攻破敌人防御系统,能够歼灭敌方陆上力量的“大块头”武器。

不过,想要获得战争的主动权,这就需要坦克有很好的动力系统。第一款产品总有很多的不足,marki的运作全靠戴姆勒公司生产的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输出功率低,动力严重不足,在这个“重量级”嘉宾28吨的体重下,导致了marki的前进速度最快也只有6千米每小时,还赶不上人的行进速度。


所以提高坦克的行进速度,是研制坦克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到了上世纪30年代,坦克的动力装置由“汽油时代”到“柴油机化”。但是柴油机也不是完美的,动力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且非常耗油。为了提高燃油的利用效率,各国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到了60年代,最新问世的坦克型号都安装了高效率柴油动力系统。

考虑到价格和实用性,大部分国家在选择坦克发动机时都只使用了柴油机,但美国和俄罗斯却有所不同,除了会用到柴油机外,还会将燃气轮机安装到坦克上,作为发动机使用。而美军和俄军之所以会将燃气轮机作为坦克发动机,是因为受到了美俄坦克过去的研发历程的影响。


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美苏冷战的形成,在这段时期内,两国在军事建设上的博弈格外精彩,双方的比拼从坦克、飞机、航母、导弹发展到了火箭、核武器、人造卫星等,所以他们对坦克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制造坦克发动机时,和一般的国家就有所区别了,除了常规要求外,还要寻找能给坦克提供更多动力的发动机。

在当时,燃气轮机主要是用在飞机上,并且有着很不错的效果,所以他们也快速研制了坦克专用燃气轮机,并且迅速投入生产,并且将其安装在了美国的m1坦克及前苏联的t-80坦克上。但其实,不论是燃气轮机还是柴油机都有各自的长处。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燃气轮机的重量要比柴油机轻,柴油机胜在使用时开销更低,使用时更让人放心。


并且,我们可以发现燃气轮机转速很快,会释放很高的热量,在进行生产时,相较于柴油机不仅花费更多而且难度更高,因而就算他的性能更好,但也只能运用在一些比较大的装备上。而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柴油机使用的更多一些,就比如说,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一些大型车辆都是用的柴油机,但燃气轮机就绝对不会是它们的选择了。

我国也是一个较早拥有这种大型武器的国家,坦克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法国派遣了少部分的雷诺ft-17坦克到海参崴参加当时的多国对苏俄干涉军,可能是东北离苏联最近,这批坦克最后落到了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上。张作霖发现这大块头还挺厉害,在那种四分五裂的局面下,十分管用,他马上又给外国军贩子联系,向英法美重金购买了一批。


1937年,中日战争进入白日化阶段,当时我们国内造不出来这种新型武器,就只能选择向苏联购买。在几十年的战争中,中国虽然死伤严重,但是也缴获了不少先进武器,收集了不少型号的坦克,从这个时候起,为能够更好地操作坦克,中国开始发展坦克兵。


要说我们自己拥有国产坦克的时间,就是三大改造后的事情了,因为我国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技术支撑,所以只能靠购买满足坦克需求,从引进的坦克身上学技术。没有用多长时间,中国也迈进自主生产坦克国家行列。

1959年10月1日,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我国工业部门自主建造的59式坦克第一次出现在全世界的面前,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坦克,它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的军事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坦克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中国同样也拥有最新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这就是闻名中外的99式主战坦克。99a式坦克是我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它的攻击力在世界各国的坦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它的动力源依旧选用了柴油机,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使用燃气轮机,这是为何呢?


m1主战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真的是卓尔不群的,大家都被他野兽般的强悍所震撼。正如它的绰号一般,胃口也不小,耗油量特别惊人。这就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一大设计缺陷了。虽然燃气涡轮引擎在实战的环境中,效率惊人,可快速的完成加速操作,但它得保证压缩机不停止工作,规避可能因为燃烧室空气不足而造成的熄火,所以它哪怕是在非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也需要保持足够量的燃油供给,导致了一些燃油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上面的解释,想必您也能了解为什么燃气轮机的耗油量比柴油机大很多了。

m1在研发时面临的问题其实很多的,因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油耗特别的惊人,所以它的油箱所占空间要比当时主流坦克大得多。但它加满一次油的情况下,能行驶的里程,也只有500公里,表现并不理想。如果在中途出现燃油运作效率不够高的情况下,那么这个距离是它怎么努力都没法达到的。


美国虽然有各种基础装备及高效的管理给予后勤支撑,可以满足m1坦克的油耗需求,但他们也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在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为了解决其油耗过大的难题,美军曾尝试给m1添加航空煤油作为燃料,希望能提升它的航行里程。

燃气轮机并没有世人所想的那样有多么复杂的内部结构,它的主要结构是很简单的,由压缩机、燃烧室、涡轮机这几个部分组成。它的操作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先把空气储存在压缩机内再将其变为高压,再将其送入燃烧室,将其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压高速气体,然后再进入漩涡机中做功,把其中蕴含的能量都转化为机械能,在经过涡轮一级一级的叶片时,就会逐级推动叶片转动。


其实燃气轮机的工作模式和蒸汽轮机是有共同点的。燃气轮机拥有其他动力系统所不具备的设计优势,它能在同体量下产生更多的功率,保质期更久。因此在美国研发m1主战坦克的发动机时,就是安装的燃气轮机。在作战时m1所展示的风采,也让世人相信,选择燃气轮机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就在海湾战争时,重达63吨的m1坦克在获得了agt1500c涡轮发动机提供的1500马力的支撑后,它的速度是十分快的,达到了45英里每小时的移动速度,能让其在接近目标后也可以立刻逃走。

并且在运行时,也能维持非常好的稳定性。如果让它维持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加油的次数就会变得十分频繁,不过这些问题对于美国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因为他们的后勤体系这块做的非常好,但面对这种情况,其他国家处理起来还是会比较困难。

由于汽油机的使用可靠性低,并且还有燃料消耗量大等问题,所以柴油机便成为了更多国家的选择。当燃气轮机开始慢慢展露头角时,柴油机会不会面临着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的局面呢?放眼全世界,柴油机才是占据了坦克发动机的龙头老大的身份,而且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了。


现如今,除美俄以外,还没有别的国家能够做到量产燃气轮机,将其安装到坦克上。并且作为军事大国的俄罗斯,在经历了一些经济危机的影响后,所以在燃气轮机的升级上几乎可以说是停滞不前了。美国的科研人员在坦克燃气轮机的研发中,虽然还是有一些进步,但依旧没能解决耗油率高的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燃气轮机是无法改变油耗大这个缺点的,必定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当各国专家提及新一代的坦克的发展趋向时,认为提升机动性是个不错的路径。混合动力系统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可以运用到新坦克的研发上,这将大大缓解后勤补给的压力。除此之外,如果用电力驱动,未来的坦克行进声音将会小得让人难以辨认,从而更不容易引起敌方的注意,拥有更多的路径选择。如果未来坦克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设想真的实现了,那么燃气轮机驱动将会是这个方面的研究热门,那时候谁的坦克燃气轮机最先进,谁就是坦克研究领域的权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