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就要求家長作爲孩子的榜樣,盡全力去做一個優秀的人,這種教育方式其實是一種雙贏,但也是最優的'解法',因爲家長不需要對孩子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而且孩子還不一定聽得進去。這時候家長可以使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套路':向孩子求助。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最爲頭疼的問題莫過於'怎麼說孩子都不聽', 就算你引經據典也是白費力氣,有的家長爲了教育孩子甚至博覽羣書,給孩子舉例中外古今名人的童年案例,可是孩子連想搭話的意思都沒有。我們常常用'苦口婆心'、'語重心長' 等等詞語來形容家長跟孩子講道理時候的辛苦,確實也有不少家長對於打罵孩子這種行爲是看不上的,覺得就該孩子講道理。然而有的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你講道理他慢慢地會聽進去 ,但更多的孩子就是老天派來的'小惡魔',你說出花來他們都不願意聽。那麼有的家長可能就要問了, 就沒有什麼辦法既不用說幹口舌又能讓孩子聽勸懂事的嗎?

真情誠可貴,'套路'價更高是的沒錯,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也不要一味地講大道理,我們還是需要一些'套路'的。孩子之所以被稱作是'孩子', 主要判斷條件是年齡,正是因爲他們年幼、閱歷少、知識貧瘠……就連常識都不太懂,才需要特別對待。給孩子講他們所在的年齡段沒有經歷過的、完全無法理解的道理,就算你舉出現實的'慘案'來做反面教材, 也只是能把一部分孩子嚇住,可能還只能嚇幾年而已,長大了就嚇不住了。現在的孩子一個比一個聰明, 嚇唬是比較無效的手段。我家表弟就是一個很皮又很機靈的孩子,被警告過'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福利院',嚇乖了之後沒多久就不在乎了,之後反而比以前更難管教。在教育中,家長使用一些小技巧讓孩子聽勸並不可恥,正相反,身陷在自己的思路里強行讓孩子聽話的家長, 往往只能得到孩子的厭煩和嫌棄,最後溝通失敗,次數多了,孩子就徹底關上了心底裏那扇溝通的大門。暫時的套路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學好',而他們長大後自然懂得那些人生大道理了,不會埋怨父母的'套路', 同時親子關係密切,更沒有必要生父母的氣。

所以我勸各位家長,一個好的'套路',能夠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學好,不妨試試。我們只需要掌握以下4招心理小訣竅,不僅能夠讓孩子成爲家長的'真愛粉',還能提升家長自身的整體形象,孩子和老人都會更加喜愛我們,讓家庭更加和睦。1. 正面攀比沒有錯,錯的是方式類似於'你看別人家孩子'這種話語一定要徹底廢止,現在大家都知道孩子最討厭的就是這種話,家長就別執迷不悟了。其實很多家長依然在使用這種話給孩子'挑毛病',無非是找不到一個好的激勵孩子奮發努力的表達方式。比如'你要好好學習,不要因爲考得好就驕傲''再接再厲,下次考好'這種常用的話語不痛不癢,有空話、打官腔的嫌疑。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最討厭的都是和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較,'踩低捧高'的交流方式即使是在成年人的交際中也不受歡迎,更何況是非常情緒化的孩子。

我的建議是:幫助孩子設置一套學習上的'系列目標'。學習正如馬拉松,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將近20年的時間,非常消耗人的毅力,因此我們需要細化目標,比如在這次考試中我們要考到某某分數,下次考試中要考到某某分數。這樣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減輕很多,而家長對其他孩子是否優秀完全不關心,完全不羨慕任何人,只把精力花在自家孩子身上,孩子對學習的抗拒心也就會減少。比拼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我們不需要看其他的孩子,只需要看學習的每一階段所對應的成就和榮譽即可。2. 想要靠近孩子,就先靠近他的興趣快速走進孩子的世界、走進他們的內心,最佳'套路'就是:對孩子的興趣產生興趣,並且真心去喜歡他所喜歡的東西。其實很多所謂的'興趣愛好'單拎出來家長並不反感,甚至也會感興趣,只是因爲和自家孩子扯上關係就反感罷了,下意識的否定孩子已經成了絕大多數家長的習慣性思維。而在心理學中,當一個人發現別人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產生興趣,並且也喜歡上這個東西時,兩個人就可以迅速建立起無話不談的友情。這個'套路'在育兒中也同樣適用,而且因爲家長的特殊身份,會讓孩子加倍快樂,並且很大程度上會對家長改觀,還能夠影響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氛圍,有不少孩子因爲家長喜歡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平時和家長普通地講話也會快樂無比。

3. 想要探究孩子的內心,不如先讓孩子來探究你在心理學中認爲,人類有一個共性就是會隨時保持一種原始的警覺,因此我們雖然會很歡迎一個陌生人來和我們互相認識、做朋友,但絕不願意一個非常熟悉的人探究我們的祕密,或者是有意地打探我們的內心世界。而最'致命'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主要是爲了'挑毛病',這是親子雙方都心知肚明的事,那麼孩子的警覺和抗拒就會到達情緒的頂點。但是人們討厭別人過度探究自己的同時,又非常喜歡去深入探究別人。利用這一點,家長可以反其道行之:讓孩子來探究家長。這就要求家長作爲孩子的榜樣,盡全力去做一個優秀的人,這種教育方式其實是一種雙贏,但也是最優的'解法',因爲家長不需要對孩子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而且孩子還不一定聽得進去。

讓孩子對優秀的家長感興趣,不斷深挖家長的往事,從一個個真實的事件中得到教育,並且發自內心地佩服家長、感到自豪,不需要家長費勁,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學好。4. 如果不慎踩雷被反感,如何重新搭建溝通渠道人際交往中無論多麼謹慎小心也都會'踩雷',如果家長和孩子一不小心'談不攏',產生了信任危機,或者是踩雷導致孩子內心堆滿'差評',想用一般生活中的相處讓孩子改觀就太慢了,如果中途發生一些外界因素的事件,說不定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差。這時候家長可以使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套路':向孩子求助。這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曾經被無數名人實踐過,即使一個人很討厭你,你也可以用向他求助一件小事的方式,瞬間讓對方對你改觀。對於育兒也同樣適用,但是家長不要把'求助'和'做家務'劃等號,因爲'勞動'對於孩子來說一點都不快樂。這個求助一定是在正常的狀況下,只有孩子能完成的事情,但同時對於孩子來說又是一件輕而易舉能做到的小事。

心理小訣竅雖好,卻救不了'執迷不悟'的家長這些心理學的小訣竅、小'套路'雖然很好用,但是也需要家長自己內心明白是非,育兒理念也要與時俱進。現實中有很多家長非常的'雙標',只要是孩子犯的錯,就追着不放,一次次地'揭傷疤'讓孩子難堪, 對孩子好的一面總是予以否定,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同時又對自己非常寬鬆,並且總是把'我什麼身份,你什麼身份'這種落後的教育態度貫徹到底。這樣的家庭模式下,孩子的內心早已千瘡百孔,不管家長用多少套路都已經沒用了。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