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流傳出一個段子,說馬未都當年被“逐出”琉璃廠。按理說,馬未都明明是收藏名家,就是在琉璃廠擺一個小攤,那也是相當厲害的。無論對提高琉璃廠知名度,還是加強文化傳播,都是大有裨益的。那麼,聖明如馬未都這般的收藏名家,爲何會傳出被“逐出”琉璃廠的緋聞?這裏邊的原因現實而無奈。

清時期.青花釉裏紅魚草紋梅瓶

在這裏很有必要說一下琉璃廠,在中國歷史上是“文化聖地”。琉璃廠發源於清朝順治年間,經過百年發展,逐漸成爲了一個集收藏、文房四寶的地方。清末民初,我國大量皇家御藏文物流向民間,基本上都流向了琉璃廠。整個民國時期,文人墨客匯聚於此。齊白石、張大千等書畫名家,要想得到當年畫壇的認可,就首先要在琉璃廠得到認可。琉璃廠究竟有多厲害?根據馬未都的說法,建國後的文物鑑定名家,都是當年的琉璃廠學徒。

微拍堂
描金琺琅彩花鳥四方瓶

這就是琉璃廠的文化影響力,然而建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琉璃廠相當的低迷。改革開放後,琉璃廠的文玩事業逐漸恢復。馬未都的理論知識,正是在琉璃廠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馬未都在琉璃廠結識了不少老先生,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財富。馬未都是個老北京,最大的幸福就是逛琉璃廠。這裏有好東西,在當年基本上都是真東西,官窯遍地都是。

微拍堂
元青花龍紋梅瓶

琉璃廠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馬未都的“吉祥地”,也是他私人博物館事業的起點。根據觀復博物館官方公開資料來看,1997年,馬未都在琉璃廠辦了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這是目前已知馬未都最早在琉璃廠開店的信息,再往前就沒有聽說過他在琉璃廠開文玩店。既然如此,馬未都明明是收藏名家,爲何卻被“逐出”琉璃廠?這裏邊的原因是現實而無奈的。

微拍堂
【藍本】傳承元青花牡丹魚藻紋罐

首先,馬未都被“逐出”琉璃廠的說法是徹徹底底的謠言。無論在網絡評論區還是相關論壇,基本上都能看到馬未都被“逐出”琉璃廠的說法。其實,這一說法根本沒有得到馬未都的個人認可。其次,這一說法的流出地是一個叫“金儂”的書法家。文章末尾不忘強調自己的書法如何如何的好,把馬未都被“逐出”琉璃廠的事情說得神乎其神。他的原因也很牽強,表示馬未都在琉璃廠被人騙慘了,最後不得已退出琉璃廠,美其名曰“自己走的”,實際上被趕出去的。

微拍堂
清早期粉彩浮觀音瓶

這一說法根本站住腳,馬未都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被稱爲“馬爺”,憑的就是過人的鑑定文物基本功。馬未都名氣過大遭人妒忌,這也是客觀現實的原因,被人中傷也是情理之中。最後,馬未都將觀復博物館遷出琉璃廠也是有無奈的原因。一則,琉璃廠土地成本太高,馬未都要想擴大博物館規模就必須離開琉璃廠。二則,琉璃廠逐漸的成爲了一個旅遊景點。一旦成爲旅遊景點,格局味道就變了。三則,馬未都個人有明確的發展規劃,離開琉璃廠是爲了更好的生存。

微拍堂
清中期紅釉古銅龍紋雙耳瓶

所以,他離開琉璃廠是無奈的。然而,馬未都這一做法,傳着傳着就變成了他被“逐出”琉璃廠。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謠言,從側面看出當年馬未都舉辦私人博物館的難處。實在是不容易,馬未都走到今天實在是艱難,面對的謠言多了去。當年還有個謠言說馬未都去深山老林裏收文物,被人家綁在樹上三天三夜,最終武功高強的王朔挺身而出……馬未都是真不容易,這謠言水平比被“逐出”琉璃廠更讓人大跌眼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