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畢志彬說,作爲主刀醫生,在上手術檯前必須有熟練的醫學知識和工作基礎,扶鏡手、助手他都當過,今天的成績是一步一步積累而來的,都是學習積累的過程。”患者的生命健康高於一切,畢志彬正在用這樣平凡的一點一滴來詮釋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從醫境界。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不計較、不埋怨、不喧譁,他始終默默地努力,發揮着自己最大的價值。在他看來,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是用平凡的行動來踐行自己的初心、照亮和前行的方向……他就是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胃腸外科的副主任醫師畢志彬。

2001年,面對着鮮紅的黨旗,他抬起握緊的拳頭許下莊嚴誓言。從那一刻,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義務,便伴隨着他們每一天。如果說,共產黨是他的信仰,那麼醫生這個職業便是讓信仰開出鮮花的養料。他說,身着的這身白色大褂,時時刻刻都在提醒着自己,要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他所熱愛的醫療事業。

“不斷學習 提升醫技造福患者”

今年39歲的畢志彬,已經是從醫的第16個年頭。16年,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他默默地奉獻,以平凡踐行着一名醫者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展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風采。

“消化道重複癌,就是同一個人在兩個部位同時出現了癌症,按着以前的辦法肯定會有很大的刀口,這樣的話病人的恢復肯定會慢一點,同時他們身體、心理的創傷也都比較重一點。而微創技術,對病人帶來的創傷卻會輕很多很多,但是手術的清掃範圍和他的根治性不打任何折扣。”說起前段時間由他主刀的重複癌手術,謙虛少言的畢志彬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隨着接觸患者及病種的增多,他必須堅持刻苦學習、不斷鑽研先進的前沿技術,才能學到更加紮實的業務本領,而造福更多的患者。

今年4月,當74歲的王阿姨找到畢志彬的時候,他着實替李阿姨捏了一把汗。“胃癌同時合併結直腸癌臨牀不僅少見,而且手術治療相對複雜。如果開刀那可真的是可以用‘開天闢地’來形容。”畢志彬說,帶着李阿姨的信任,他和他的團隊一次次開研討會進行評估,最終確定了詳細的方案。他介紹,對於胃癌合併位置較低的結直腸癌,傳統開腹手術必然爲病人帶來較大的腹部傷口,直接影響病人的恢復。於是,他們爲患者進行了微創手術,雖然對他們來說,比常規手術要難很多,但對於患者所受到的創傷卻小很多,所有的困難爲了患者都要克服。現在,李阿姨已經恢復出院,精神狀態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有些緊張的,但是前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上了手術檯什麼都忘記了。”畢志彬說,作爲主刀醫生,在上手術檯前必須有熟練的醫學知識和工作基礎,扶鏡手、助手他都當過,今天的成績是一步一步積累而來的,都是學習積累的過程。他說:“和濟醫院背靠長治醫學院,有好幾十年的積累和經驗,和濟醫院胃腸道腫瘤方面之所以能做出這麼多成績,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天都在堅持不懈地學習,緊跟學術前沿並且不斷地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更多的患者!”

“潛心篤志 患者的健康大於一切”

採訪中,畢志彬的電話一次次響起,辦公室的門一次次被敲響,面對患者他耐心細緻、和聲細語。“不管得了什麼病,對於病人和他家人的心裏一定會有很大的壓力,這個時候肯定很着急。此時的我們不僅要爲他們看病,更要用心來寬慰他們。”畢志彬說。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畢志彬現在所在的腸胃外科有醫生有9個、護士20多個,30多人的小集體,就像他們的家一樣。“從來沒有過雙休,只要在長治就要待命。我們門房的大爺現在總會爲我留個小門,經常深更半夜進出小區對於他也是很不好意思。”畢志彬不好意思地說,從業以來,他幾乎把所有的熱情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喫住在病房,夜以繼日。無論從硬件設備還是醫療技術,甚至患者出院後的回訪服務,他都事無鉅細。他對醫療事業的熱情,也深深感染着身邊的每一位醫務人員,大家以“輕傷不下火線”的執着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義不容辭的戰鬥着。

“家庭和事業不可能兼顧。對於家庭,孩子他媽媽特別辛苦。現在孩子上小學,正是需要很多照顧的時候,而我卻很少有時間接送他,更顧不上輔導孩子作業。但是沒有辦法,我的工作就是守護患者的生命,這是作爲一名醫生、一名黨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患者的生命健康高於一切,畢志彬正在用這樣平凡的一點一滴來詮釋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從醫境界。

“畢主任總是面帶微笑、態度和藹,面對患者從來不曾有過一絲的不耐煩。患者出院後,他更是會主動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患者,方便患者在有疑問時,能夠及時與自己聯繫,使自己可以第一時間有針對性地予以解答。”當問及同事們對他的看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

醫生應該獻身於維護人民健康的事業。作爲一名醫生、一名共產黨員,畢志彬正在用自己的平凡的行動踐行着自己的初心…….(來源:長治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