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軍的赤壁之戰和張喜所部的疾疫從時間上說正好在冬春時候,且多是北方人,因軍需之故,與北方聯繫密切,發生此病流行的條件和可能極大。雖然以上各種說法都是後代的專家學者們進行的推測,今天仍然無法確定到底是哪一種疫病,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在赤壁之戰中曹軍發生的疾疫,是中國當時一種十分可怕、兇猛的傳染病中的一次局部性流行,它直接導致了曹軍戰爭的失利。


赤壁之戰是人所皆知的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戰役。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初步統一北方後,率兵二十餘萬南下,孫權和劉備聯軍五萬,共同抵抗。曹兵進到赤壁,小戰失利,退駐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最後孫劉聯軍用火攻擊敗曹操水師,周瑜與劉備水陸並進,大破曹軍。曹操的兵敗赤壁,造成了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既然曹操人多勢衆,卻爲何兵敗於赤壁呢?在衆多的解釋中,有一種重要的觀點,即認爲是曹軍發生了大疫,部隊戰鬥大大下降,最後導致了失敗,不應該被忽略。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對赤壁之戰中的疫疾作了詳盡描述:“曹公至赤壁,與劉備初戰不利。這個時候部隊中出現了大疫,吏士死掉了很多人,於是決定撤軍退兵。劉備遂乘機佔有了荊州江南各郡。”在《三國志》中還有一則記述,是曹操給孫權的書信,曹操說:“赤壁之役,恰好我軍碰到了疾病,爲減少人員的傷亡,我自己下令燒船撤退,這樣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好像是他打了大勝仗。”曹操說火是他下令自己人放的,放火燒船的原因在於恰巧部隊遭到了疾病的襲擊,人們傳說的吳蜀聯軍戰敗曹軍的講法曹操是不承認的。

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料中對曹軍中發生大疫還有很多記載。如有一條資料說:“孫權派遣周瑜和程普等與劉備併力抗擊曹操,兩軍在赤壁遭遇。當時曹軍兵衆已有疾病流行,當戰爭一打,曹操中很多人無力舉刀,曹操遂決定馬上撤退。”

另有一條資料說:“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軍進至譙,開始製作輕舟,訓練水軍。之後曹操曾下令說:‘近來,我們的軍隊多次作戰征伐,很容易碰上疫氣,許多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這難道是我感到很快樂嗎?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

將曹操的說法進行推理,赤壁之戰所以失敗,不是吳蜀聯軍戰法得當,而完全在於疫病流行使曹軍不戰自敗。歷史資料上說這是一場大疫,應該不是平常的風寒感冒之類的小毛病,因爲這場大疫的結果不光只有幾個病號,還有許多死者;曹軍中得病的不是個別人,而是大部分;不光士卒死了,還包括文武官員。

這場大疫涉及面十分廣泛,就連前來增援的部隊也被殃及。《三國志》記載說:“建安十三年,孫權率軍圍困合肥。當時魏國大軍都到前線去了,在征伐荊州,整支部隊遭遇到了疾疫。曹操派遣張喜率領千餘騎兵,率領汝南兵去解合肥圍。這支增援部隊走到半路上,也有很多人染到了疾疫。”這是一次傳染力較強的疫病流行。

在曹軍中發生的大疫究竟是什麼疾病?限於當時醫學科學水平,究竟是什麼病沒有具體文字留下來。但近年來有一些學者根據流行病學理論,對當時發生疾病的種類進行了推測。

有人說是急性血吸蟲病流行。這種觀點認爲馬王堆西漢墓發現的女屍腸壁和肝臟組織中已有血吸蟲蟲卵,這可以說明血吸蟲病在我國的流行已有悠久的歷史了。西漢女屍這樣的貴族家屬都得了血吸蟲病,看來這病在長江流域是十分普遍的。地外長江中游的赤壁戰場是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區,即使在近年來的調查中,當地居民感染率也極高,洞庭湖區域很多縣居民感染率超過總人數的一半,個別縣達到67.6%。

赤壁之戰時間與血吸蟲易感季節相符。赤壁之戰進行在冬天,但是轉移、訓練水軍卻是在秋天,恰是血吸蟲病的易感季節。血吸蟲感染後不是馬上就發生極嚴重的症狀,蟲體要在宿主體內經過一個月以上發育後纔出現典型的急性期症狀。而曹軍在赤壁之戰時被血吸蟲感染時間、潛伏期與發病時間的關係及危害是相符的,即在秋天感染後陸續發病,至冬天在赤壁決戰時已是疲病交加,軟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了。

對血吸蟲病的免疫力和適應性曹軍明顯不如孫、劉兩軍。曹軍新進入疫區,對血吸蟲特別易感,感染後易於發病,發病時症狀也分外嚴重,大多數是以高熱、腹瀉、肝腫大、疼痛爲主要表現的急性血吸蟲病,此類患者在當時條件下很容易死亡。相反,那些在疫區內長期生活,並經常接觸疫水的孫、劉兩軍兵馬,雖然也經常感染血吸蟲病,但多數是患慢性血吸蟲病,急性期早已過去,特別嚴重者早已死亡,與急性患者相比,這些人在行軍、作戰能力上都是比較強的。這一點也與赤壁之戰的兩軍戰鬥力實際相符。

也有人認爲血吸蟲病打垮一支部隊的可能性很小,推測當時流行的是瘧疾。因爲瘧疾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傳播季節長,自4月開始,直至10月,共有七個月。傳播媒介是各種蚊子。瘧疾是長江流域的常見病,有時還會爆發流行。曹軍經豫南越過桐柏山脈,遍走武當山、荊山,進入江漢平原和湖沼地區,都是處在瘧疾傳播季節。曹操當時實行快速急行軍,所以官兵疲乏,抵抗力極差。進入湖北後很有可能感染瘧疾,經反覆傳播在軍中造成流行,終致有的人病重,有的人死亡。瘧疾基本是全國普遍性疾病,河南人、湖北人、四川人對瘧疾都易感染,軍中一遇,相互傳播,容易引起大規模流行,導致軍事上的失敗。

也有人認爲曹軍得的是斑疹傷寒。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我的宗族人數很多,一向有二百多人。建安紀年以來,到現在還不滿十年,得病死亡的已經達到三分之二,其中得傷寒的人十居其七。”可見在赤壁之戰的前幾年,傷寒病在荊襄臨近的南陽等地流行,病死率很高。在《傷寒論》中,張仲景曾談及陽毒有“斑斑如錦紋”,後人懷疑這可能是斑疹傷寒。如果確是這個病,再結合史料上提及的建安初期中原軍閥混戰時,有的軍隊蝨蟣很嚴重,那末這個在人類歷史上流行很廣,被稱之爲“戰爭熱”、“饑荒熱”的蝨媒傳染病,在東漢末年戰亂、饑荒頻繁的時代也有可能出現。

斑疹傷寒一般發病於寒冷地區或寒冷季節,冬春是高發期,過度疲、全身抵抗力下降時最容易得這個病。一旦發病,病人有高熱、寒戰、昏迷,皮膚上出現斑丘疹等症狀。雖然曹軍士兵發兵的症狀古書上沒有記載,但發病時間卻非常吻合。曹軍的赤壁之戰和張喜所部的疾疫從時間上說正好在冬春時候,且多是北方人,因軍需之故,與北方聯繫密切,發生此病流行的條件和可能極大。

雖然以上各種說法都是後代的專家學者們進行的推測,今天仍然無法確定到底是哪一種疫病,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在赤壁之戰中曹軍發生的疾疫,是中國當時一種十分可怕、兇猛的傳染病中的一次局部性流行,它直接導致了曹軍戰爭的失利。

(本文節選自張劍光《中國抗疫簡史》)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張劍光

編輯:陳瑜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