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時候孩子打招呼是父母的要求,即便孩子說出了你好,可是他們的內心卻不明白爲什麼要和一個自己並不認識的人打招呼,更不知道爲什麼自己想要拒絕時,父母會如此的生氣。當孩子因爲拒絕打招呼被父母責罵時,身上往往會被貼上一些負面標籤,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卑,認爲自己真的像父母所說的那樣懦弱無用不懂禮貌。

講文明懂禮貌,在我國一直以來都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

從孩子剛剛會說話開始,父母就會教孩子禮貌用語,讓他們看到長輩主動打招呼,因爲這樣的孩子在他人眼裏纔是好孩子。


4歲半的多多每次和父母外出時都會被要求主動喊人,可是多多卻習慣性的躲在父母身後。

有的時候會怯生生的喊幾句爺爺奶奶好,有的時候任憑父母怎麼催促,多多都一言不發。

爲了這事,多多沒少受父母批評,可是父母嘮叨得越多,多多越是排斥,之前多多心情好的時候還願意喊人。

可是現在就像故意和父母作對一樣,即便被迫喊人,也表現得心不甘情不願,讓父母頗爲難堪。

孩子見人不願意主動打招呼,僅憑這一條就能說孩子不懂禮貌嗎?

很顯然這對孩子來說並不公平,因爲他們並不會把打招呼和懂禮貌聯繫在一起,很多時候只是由於其他的一些原因,使得他們沒有及時做出打招呼的行爲。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的原因

1、緊張,害羞

在孩子六七個月左右的時候,會出現陌生人焦慮症,面對他們不熟悉的人時,孩子會表現得非常緊張,甚至會用大哭大鬧的方式拒絕和陌生人接觸。

這種焦慮意識雖然在他們三四歲的時候會逐漸減弱,但是並不會立刻消失。

試想一下我們成人在初次到了一個陌生環境中時,也會變得比較拘束,放不開手腳,更何況是這些還未長大的孩子們呢?

更何況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熱型,想讓他們主動的和他人打招呼,適當引導會比威逼利誘更有效。


2、不喜歡對方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情感世界是非常純粹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並不會像成人一樣,還考慮他人的感受。

這也使得他們的表達方式更爲直接,當遇到他們自己不喜歡的人時,自然不願意主動和對方打招呼。

比如一個人長相比較兇,或者不是孩子喜歡的類型,那麼他們就會刻意的選擇逃避,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思維。

可是在大人看來卻難以接受,因爲這是孩子不懂禮貌的表現,所以處處想要強迫孩子。


3、不明白爲什麼要打招呼

很多時候孩子打招呼是父母的要求,即便孩子說出了你好,可是他們的內心卻不明白爲什麼要和一個自己並不認識的人打招呼,更不知道爲什麼自己想要拒絕時,父母會如此的生氣。

這很多時候其實和父母的虛榮心有關,他們要求孩子打招呼,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爲他人喜歡的人,聽到他人對孩子的稱讚。

這會讓他們覺得非常有面子,至少在他人看來孩子是教育有方。


強迫孩子打招呼的負面影響

1、孩子容易陷入自卑

《兒童行爲心理學》曾提到:''負面標籤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感受,還會影響今後的行爲發展模式。

而且負面標籤可能真的會讓孩子禁錮到這個負面角色中,一直朝着負面標籤的方向去發展。

當孩子因爲拒絕打招呼被父母責罵時,身上往往會被貼上一些負面標籤,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卑,認爲自己真的像父母所說的那樣懦弱無用不懂禮貌。

而這種錯誤的思維意識會一直伴隨着他們成長,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2、孩子容易患社交恐懼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較內向,見到人時不願意也不敢主動交流,而父母如果不給予主動的引導,只是一味的指責甚至打罵。

那麼孩子必然會產生心理陰影,漸漸的與人交往會成爲一種心理負擔,讓孩子想要逃避。

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們在面對他人時,內心的恐懼依然會重現。

這會讓孩子不願意主動社交,總是習慣性的把自己關在只有一個人在小世界裏,對孩子的發展自然是不利的。


3、孩子變得叛逆

有的孩子會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他們就是不願意主動和不認識的人打招呼。

但有時礙於父母不斷的強迫利誘,只能服從父母的要求沒有感情的和他人打招呼,只是沒想到這樣也會被父母指責。

這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因爲他們實在無法做出興高采烈的說出一大串禮貌用語。

既然自己怎麼做父母都無法滿意,那麼就不如什麼都不做,任憑父母去罵去打,孩子也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內心去妥協。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打招呼?

1、提前溝通,給孩子準備的時間

父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和孩子講述一些我國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美德,很顯然懂禮貌是其中之一,這是一種正常的社交禮節,是對他人尊重的一種表現。

這會漸漸降低孩子對打招呼的負擔感,當他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之後,打招呼便會成爲一種習慣。

即便他們依然不知道打招呼的意義何在,但至少不會抗拒,而是會知道應該如何打招呼。


2、讓孩子多練習

因爲孩子的性格的原因,有的孩子即便父母經常溝通,也不願意主動開口說話。

這時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給他們多一點的時間,讓孩子在儘可能多的場合多加練習。

漸漸的他們就會克服心中的恐懼,當打招呼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自然也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3、以身作則的榜樣性

我們經常會說身教的作用遠遠大於言傳,所以想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打招呼,父母不妨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爲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這樣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也許根本不用父母多說什麼,孩子就會變成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4、對孩子多一點表揚

父母不要只是看到孩子的缺點,而是要多看到孩子的進步,也許孩子的進步並不大,但是父母也要給予一定的表揚,這會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關注被認可的。

也許孩子不願意直接說出你好,但是當他們願意主動對他人微笑時,這就是一種進步,父母應該及時稱讚。

正確的引導孩子,拒絕威逼利誘,也許孩子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