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讓孩子未來能走得更遠,你平時會怎麼教育孩子?

現在家長帶孩子其實都有個通病,那就是沒有耐性,當孩子稍微比其他孩子差一點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爲什麼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走路晚?爲什麼我的孩子成績比其他孩子差?爲什麼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內向?總之在家長眼裏,自己孩子的缺點總是會被無限放大,從而導致家長過度焦慮,這種總是盯着孩子當下的培養方式,往往容易導致家長急於求進、揠苗助長,最終反而會害了孩子。

有個科幻短片,講一個程序員的母親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只要孩子稍微出現一點偏差,就通過修改程序的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想法“步入正軌”。孩子數學差?改!孩子英語能力差?改!結果孩子本來可以成爲一個優秀的作家,卻因爲這個母親胡亂修改最終導致孩子在出租屋孤獨老去。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發掘優點,讓孩子的優點和興趣作爲優勢,而不是着眼孩子缺點。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有缺點的,成人的缺點都一大堆,更何況是成年人呢?缺點是沒辦法卻不改正的,既然如此,何不發掘孩子優點,讓孩子的優點能夠超越他人呢?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少家長遵從這麼一個效應,那就是“木桶效應”。所謂木桶效應,就是指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但是培養孩子萬萬不可如此,決定孩子未來的恰恰不是最短的那根木板,反而是最長的那根木板,悉數如今成功人士,哪個不是在各自領域數一數二的大牛?比如韓寒的數學就從來沒有考及格過,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爲導演和暢銷書作家,倘若韓寒父母只是一味讓孩子去上數學輔導班,韓寒會有如今的成就嗎?很顯然這是需要打個問號的。

父母沒有耐心還體現在一個點上,那就是陪伴孩子。現在大多數學校都要求家長輔導孩子學習,這無疑讓不少很忙的家長看到心力交瘁,但輔導孩子的主要功效在於陪讀嗎?實際上並不是,比起陪讀而言,陪伴孩子纔是最好的選擇。

張悅穎是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的校長,她教學已經有二十來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她曾在《教導有方》節目中說過這麼一件事。她說自己在開學的時候,接到了一個父親的電話,男人問她是不是進她們學校還得父母陪伴,因爲他平時比較忙,陪孩子學習的話抽不開身來,如果她們學校需要父母陪讀的話就不考慮她們學校。

張悅穎在接到電話後,表示每個學校都需要父母的陪伴,無論孩子去了哪個學校,父母永遠都有陪伴孩子的責任,讓孩子能順利度過不同時期,是家長們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很多家長就犯了這麼一個錯誤,他們往往會把陪伴孩子當作是陪讀,這無疑是一種狹隘的理解,並且陪伴和陪讀的中心點都不同,正是因爲如今太多家長吧陪伴理解爲陪讀,才導致他們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往往容易發火。

爲什麼陪伴與陪讀不同呢?我們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孩子安全感和愛是很重要的,陪伴孩子是對孩子精神的陪伴,讓孩子心理健康發育,但是陪讀僅僅只是着重於孩子成績,也正是如此才導致不少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被孩子氣得死去活來,如果這些家長將重心轉移到陪伴孩子順利成長上,那麼就不會有如此焦慮的心情了。

陪伴是交流的過程,陪讀是監督的過程。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與孩子交流,可以瞭解孩子的想法,深入瞭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因此更容易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在引導孩子的時候更能知道該怎麼做。當家長陪伴孩子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越來越好、越來越有主見,孩子的視野也會越來越寬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名次上。陪伴與陪讀會帶給孩子不同的心理感受,陪伴往往會讓孩子感到舒適,但是陪讀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山大,因爲精神壓力過大,從而也會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各種問題,近些年來中小學生罹患抑鬱症的概率加大,就是因爲心理承受壓力過大難以消化才導致的。

那麼爲了孩子未來考慮,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張悅穎在節目中說了這麼一句非常貼切: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讓孩子記住很多知識,而是訓練他擁有一顆會思考的頭腦。

現在家長教育孩子往往本末倒置,因爲他們在乎的點不同:他們更注重孩子的成績。我們要知道,小學生試卷上的答案都是死答案,那就表示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只需要死記硬背即可,孩子記住的知識越多,成績就會越好,但是從長遠來看,讓孩子懂得思考比讓孩子記更多死答案更加重要。

一些本來是學霸的孩子在上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往往會學習倒退,這是爲什麼?因爲他們不懂得思考,當隨着孩子學的知識越來越多的時候,這時候直接記死答案已經不行了,而是需要靈活應用,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答案,而靈活應用就是思考的過程,並且當孩子懂得去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僅僅是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更能讓孩子未來能解決更多問題。

家長們總是盯着孩子眼前結果來看,但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未來纔是最重要的,不要因爲孩子眼下表現不好就放棄孩子,找到孩子興趣愛好的點,從而加大培養,總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正如張悅穎所言,比起學習的結果來看,學習的過程中才是最重要的;比起學習的目標來看,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纔是最重要的;比起眼下能看到的利益來講,未來纔是長久大計,總之想要放眼孩子未來,就要懂得容忍孩子犯錯,孩子最終能做多遠,其實還得看家長多有耐心了。

上面的方法您學會了嗎,每個寶寶的成長期間避免不了一些小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他們領先再起跑線上,那麼本期就暫時到這裏啦,關注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