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總是想用溫柔的方式教育孩子,可是隨着孩子的成長,家長們發現,孩子們的個性越來越鮮明,不僅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還經常跟自己對着幹,讓自己非常苦惱。

於是很多家長便採取“強硬”的手段來對付孩子,甚至有的時候忍不住打罵孩子。當然,強硬的措施能夠快速解決眼前的問題,也能讓孩子暫時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可是家長們很清楚,打罵孩子之後,孩子根本沒從心理層面理解到自己的錯誤,甚至會產生叛逆心理。

同時,打罵過程對孩子的心靈層面無疑會造成一些傷害,如果不進行補救和挽回,不僅不能幫孩子改正錯誤,還會對親情和自身形象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家長們因爲一時動怒打罵了孩子,可以在事後做好以下幾點。

1.溝通發火原因

很多家長在打罵孩子後,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後悔當時的極端情緒和做法,但不知如何彌補。其實,家長完全可以放下所謂的面子,在孩子情緒穩定後找孩子交流。讓孩子瞭解自己憤怒的原因,並適當反思自己的行爲。通過交流,孩子們會逐漸意識到你是被迫這樣做的,或者你對這種行爲感到後悔。

2.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家長動怒打罵孩子肯定事出有因,但是處理方式的不當對解決問題毫無作用。家長在表明自己發火的原因之後,也要詢問孩子爲什麼要犯錯。在詢問孩子出發點的同時,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會消除孩子心中對家長產生的部分消極情緒,同時降低孩子對家長的牴觸情緒。

3.主動承認錯誤,同時讓孩子改正錯誤

在把整個事件分析過一遍之後,家長和孩子已經對自己的所作所爲都有了深刻的認識。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嘗試用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溝通,一方面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爲自己過激的行爲道歉,另一方面讓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要看到孩子改正錯誤的決心。

4.進行感情彌補

家長在事後可以通過一定的具體行動對孩子進行彌補,比如做幾個孩子喜歡喫的菜、在接下來的某個特殊日子裏給孩子準備一份小禮物、經常給孩子一個擁抱等等。這些舉動會彌補孩子受到的傷害,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同時挽回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5.在事後跟孩子約法三章

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長輩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和相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夫妻之間需要制定一些規則、明確底線,家長與孩子之間也可以嘗試約法三章。比如家長可以保證以後不再動手,孩子也必須保證以後鬧情緒的時候不可以和長輩頂嘴。這些規則一旦建立並且嚴格實施,那對今後的矛盾處理將大有幫助。

結語: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父親在打罵孩子之後偷偷躲在牆角後悔和哭泣。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聽話,希望自己永遠用溫柔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孩子成長中會經歷很多次反叛期,也會因爲性格和具體情境變成“熊孩子”,讓家長非常生氣。

這也使得家長因爲情緒不穩定出手打罵孩子成爲了可能,相信很多成年人小時候也都有過被打的經歷。但是隻要在事後採取合理的做法,注意一些細節和處理方法,不僅可以幫孩子改正錯誤,還能幫助家長挽回自己的形象、挽回兩代人之間的親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