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或是民俗文化中有一種文化非常的特殊,這就是墓葬文化。古代人講究入土爲安,並且覺得人死之後要尋找一處風水寶地來葬自己,這樣對自己對後代會有很大幫忙。正因爲這樣的觀念,在古代的時候,帝王貴族大興土木,並且死後將大量的奇珍異寶隨之一起埋葬。

這種獨特的墓葬文化,雖然具有迷信色彩,但正因爲古人的陪葬品讓現代考古得以發展,並且通過考古來發現和探索古代文明。不過,也正因爲豐厚的陪葬品,也引來了許許多多的盜墓賊,他們都覬覦墓中的寶貝。

所以,盜墓賊和修墓者一直上演着盜墓和防盜的劇本。

那究竟古代帝王貴族是如何防盜的呢?是不是如《鬼吹燈》、《盜墓筆記》中所描寫的那樣,墓室中都是毒蟲猛獸、機關火石呢?

當然,不是!其實古代帝王貴族防盜手段主要只有三個:

第一、疑冢

疑冢,顧名思義就是假墓。通過佈置多處疑冢來達到混淆視聽,使人不知真墓到底是哪一個。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疑冢就是曹操的墓,當年曹操生前組織摸金校尉大肆盜取古墓財寶,死後怕被別人盜自己的墓,於是在公元218年安排後事,在河北、河南一帶修建了大量的疑冢,史稱“七十二疑冢”,後根據考古發現一共134座。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曹操真正的墓也並不在這134座裏。

第二、薄葬

薄葬,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紙衣瓦棺”。字面意思就是用紙做葬衣,用瓦片做棺材。其實,就是給人營造一種“窮”的現象,告訴盜墓賊這你沒有什麼值錢的陪葬品。

第三、深埋大藏

就選擇將墓葬埋得越深越好,並且“不封不樹”,即沒有墳頭不立碑不做標記。如成吉思汗的墓就是這樣,陵墓修好,成吉思汗埋進去後,就被萬馬踏平。所以,至今都無法找到成吉思汗的墓,成吉思汗的墓一直隱藏在茫茫的大戈壁上。

雖然古代帝王貴族採用各種辦法來防盜,但是盜墓卻始終層出不窮。而盜墓的手段在盜墓賊那兒通過時間的沉澱,不斷地變革和演變,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盜墓體系。

正如《鬼吹燈》、《盜墓筆記》中寫的四種盜墓團伙:搬山道人、發丘中郎將、卸嶺力士、摸金校尉。每一派都有自己獨有的盜墓手段,但歸納起來可用四個字概括:“望聞問切”,充分發揮人的五感來尋找墓的方位。

望——看形勢理氣,觀泥痕草色

中國古代有一個風水大師叫郭璞,他寫了一本書叫《葬經》。後世之人多根據此書中風水來選墓地,以求合乎陰陽。所以盜墓賊反向思維運用風水去找墓。

望就是用眼睛去看地理形勢、風水地貌。古代帝王貴族喜歡將自己的墓葬安排在龍脈上,龍脈也就是名山大川,而所有的龍脈都起源於崑崙山。根據山川的吉凶形勢選擇的穴位也是不同的。而埋穴之處必定是風水龍氣最旺的地方。通過看山脈的走勢,分析出穴位在哪裏。這種推斷往往非常準確,所以被人稱之爲“分金定穴”。也就是《鬼吹燈》一書中寫摸金校尉這一脈的尋找古墓的手段。

而“分金定穴”還有一個典故,關於兩位風水大師的,一位是袁天罡,一位是李淳風。據說,當年二位大師爲唐太宗選擇風水寶地作爲皇陵,各自出門去尋找。袁天罡來到一座山上發現一處極佳的寶地,就用銅幣埋土下做個記號便回去覆命。之後,李淳風也找到一塊風水寶地,爲了做記號,就用自己的金簪插在土裏,也回去覆命了。唐太宗見二人回來講訴後便派人去查看,沒想到挖開標記,發現金簪正好插在銅幣的錢孔之中。

觀泥痕草色,是一種細節性查看。生土和熟土上面的植物生長是有差異的,或茂盛,或枯萎。根據植物生長的差異來辨別是否下面有墓。

聞——聽風聽雨聽雷

這裏的“聞”並不是用鼻子去聞,這個“聞”是指用耳朵去聽。如果盜墓的人知道某處山上有古墓,但是山太大,具體位置不知道在哪裏,這個時候就會用耳朵去聽。怎麼聽呢?盜墓賊會在地宮的範圍內挖一個深坑,坑中放一口大缸,等到颳風下雨打雷的時候,人坐進大缸裏蓋上蓋,在大缸裏聽地下傳來的回聲來辨別地下是否有空間。

問——“撿舌漏”

問,其實就通過自己去問當地人,打聽消息,行話叫“撿舌漏”。盜墓的人會喬裝打扮,或扮成郎中;或扮成風水先生;或扮成賣貨郎。走村串寨,跟當地打聽消息。比如在《鬼吹燈之龍鱗迷窟》中金算子扮成商人,打聽到當地有古墓,便出錢在墓的上面修建一座魚骨廟。

切——挖掘手段

一旦知道古墓的位置,就會挖掘。怎麼挖是一種技術活,盜墓賊主要會採用兩種挖盜洞的辦法:“天鵝下蛋”和“海底撈月”。簡單來說,前者是從上往下挖,後者是從下往上挖。這就是要選擇盜洞位置,切入地宮之中。一般會選擇地宮最薄弱的地方。

這就是古代盜墓者通常採用的四種手段來盜掘古墓,正因爲這些盜墓賊讓大量珍貴的文化流入海外或受到破壞,爲國家的考古事業帶來了巨大破壞和阻擾。不過,後來考古工作人員借鑑這些實用的方法,積極去尋找古墓,保護文物。

這就是閣主跟大家分享墓葬冷知識:盜墓與防盜。之後,會跟大家分享關於古墓機關是否存在?盜墓工具是如何演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