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區裏的羣衆文化活動又重新組織了起來。在花木街道聯洋六居民區的圖書室裏,也恢復了琅琅讀書聲,近十名阿姨在老師的帶領下,練習着英語口語。

原來,聯洋六居民區的特色英語學習班又重新開班了。負責教課的老師名叫王曉琴,是一名退休英語教師,每週二、四她都會與“老學生”們相約圖書室,學幾句英語口語,唱幾首英語歌曲。更難能可貴的是,從2017年3月開班至今,王曉琴一次活動都沒有缺席過。

王曉琴居住的浦東虹橋公寓小區居住了近200名外籍居民。走在小區道路上,時常可以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友人,居民有時想與他們交流,但苦於語言不通。這是促使王曉琴開設英語學習班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隨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小區裏不少中老年婦女有了出國旅遊的機會,她們希望能夠學習一些英語口語,方便出國交流。

“2017年初,我們找到了王老師,希望她能夠教教我們。”陳偉敏是英語學習班的第一批學生,也正是她與幾名鄰居向王曉琴提出建議,促成了學習班的成立。她表示,王曉琴教得很認真,“老學生”們有問題,她總是耐心解答。參與學習的居民唐美英說:“在這裏我不僅學會了日常用語,還能針對時事說上幾句,前段時間在小區門崗做志願者,就用上了王老師教授的詞句,和外籍居民溝通。”

而最令大家稱讚的,還是王曉琴3年來從沒有缺席過一堂課。學員們往往會因爲旅遊、探親等原因缺席,但王曉琴沒有請過一次假。“有幾次,王老師要出去旅遊,不能按時活動,但是她一定會調整活動時間,保障一週兩次活動的頻率,這樣的精神令我感動。”唐美英說。

去年暑假期間,王曉琴還面向小區裏的中小學生,開設了爲期十天的國際音標學習班。“要學好英語,音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掌握好了音標才能擁有正確的讀音。”王曉琴說。她利用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講起課來寓教於樂,深受學生與家長的好評。“今年如果孩子們有需求,客觀條件允許,我還會繼續開班。”

“爲大家上課,對我來說有好處,英語知識可以不斷複習。”王曉琴說。持之以恆、無私奉獻,王曉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家詮釋了“鄰里一家親”。

【來源:浦東發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