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放下的人,纔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纔會活得更灑脫。沒有人該爲你做什麼,因爲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爲自己負責。

一、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二、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人生也許有太多的爲什麼沒有答案,也有太多的答案沒有爲什麼,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數,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善心處於順境,以靜心安於逆境。

三、有的人本來幸福着卻看起來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卻看起來很幸福。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因爲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四、世上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別人的事”,三是“老天爺的事”。煩惱來自: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要開心很簡單: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別想“老天爺的事”。

五、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總有一些事,需要自己做;任何人,不論親疏都無法代替,也不能代替,艱難,你自己去承受,歡欣,你自己去感受;起起伏伏,風風,生活中的一切,靠的主要是自己,生活就是如此。

六、“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幻想未來,把握現在,播散良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強求,不妄取,貴在隨緣。

七、想不開時不如不想,想多了頭疼,想通了心疼。不對機的時候,多說無益,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釋。決定快樂的是心境,不是遭遇。

八、一片葉,落在哪裏都是歸宿。一朵花,開在哪裏都是芳香。一個人,走到哪裏都是生命。一顆心,想到哪裏都是情愫。佛說:隨緣放下,心安是家。

九、上天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爲你打開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穫另一個饋贈。關鍵是,我們要有樂觀的心態,相信有失必有得。要捨得放棄,正確對待你的失去,因爲失去可能是一種生活的福音,它預示着你的另一種獲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

十、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無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人該爲你做什麼,因爲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爲自己負責。

十一、生命就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和別離,那是一次又一次的遺忘和開始,可是總是有些事,一旦發生,就留下痕跡。幸福不是人生的商標,而是生活的品質。人往人多處活,心往安靜處想,要想平復煩惱,那麼很顯然,需要一個很平的心態。

12、 煩惱是發自內心的,一切環境都是由內心創造的。如果你不能控制你的命運,它就會控制你。如果你不能理順你的思想,你的生活就會傾斜。要把握自己的命運,就要注重培養良好的心態:不要過度探索看不到的東西,不需要什麼都知道。你看不到的,你不必爲此而悲傷,你可以看透世界的方方面面,只有聖人。如果你看不見,那麼改變你的視角,也許一切都會在黑暗中結束。

十三、人生也是起起伏伏悲悲喜喜,這才構成完整的人生。正是在平淡中我們感悟人生的真諦,在風雨中鍛鍊我們的堅強,人生正是因爲在酸甜苦辣鹹的浸泡中走向了深刻,更加富有內涵。若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按特色定位,不以失爲憂,不以得爲喜,人生就可時時安樂。

十四、生活的最高境界:珍惜自己的過去,滿意自己的現在,樂觀自己的未來。

十五、凡事都不可太過極端、絕斷,你給別人留了空間,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留下了很大、很多的迴旋餘地。所以說,人生固然是需要努力,但是勢不可使盡,福不可受盡,話不可說盡,規矩不可行盡,要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適可而止方爲妙。

十六、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十七、心是個口袋,什麼都不裝時叫心靈;裝一點時叫心眼;多裝時叫心計;裝更多時叫心機;裝得太多就叫心事。我們常執着於近在咫尺的功利,執着於絢麗的生活,執着於沒有結果的愛情,很容易陷入不堪重負的狀態。其實,放下一點,就會得到更多;會放下的人,纔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纔會活得更灑脫。

十八、做人要心胸開闊,凡事不要計較,不愉快的事情儘快忘掉,腦子裏儘量多留些美好的記憶,這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境界。這樣做也許不容易,但是,要努力學着去做。因爲,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只有開闊自己的胸懷,天地纔會開闊;只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福纔會大。

十九、你要相信,你會被世界溫柔相待,幸福只是遲到了,它不會永遠缺席。人生就是一個充滿遺憾的過程。有些事,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些人,就是去恨一恨,也就忘記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釋了;有顆心,傷一傷,那麼也就放下了!

二十、不是某人某事使我們煩惱,而是我們拿某人的言行、某事的結果來煩惱了自己。我們的煩惱與任何人、任何事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是我們的心胸太狹隘了,眼光太短淺,是我們自尋了煩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