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袁世凯后半生》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大清王朝,从盛到衰,其中和太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最逃脱不了干系的就是晚清时期的当局统治者。慈禧一味迁就列强,一味剥削平民百姓,要钱给钱要地给地,最终导致大清王朝如风雨中的危楼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塌。

  一直到慈禧死之前,其实她还不愿意相信大清的命数很快就要到头了,所以她还是照常为自己百年后大清皇帝定了候选人。而溥仪,也就成了陪着清朝走完最后一段路的天子,他陪着大清一步步走向悬崖边。

  虽然慈禧也不是励精图治之人,但她也不是吃素的,心够狠,手段够毒,心机都深,所以清朝才能在战火中依然存有生命延续的气息。慈禧时代过去过,裕隆远远没有她的能干,加上当时的时局内忧外患,溥仪又能力有限,很快,内部危机萌芽了。

  乱世出英雄,清朝最强势的慈禧政权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大清的新皇自己都还不能站稳更别提巩固江山了。于是,有个人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也改变了大清的局势,甚至大大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史,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成为下一个统治天下的人,但是顾虑到自己的身份特殊,怎么说也是大清的元老级臣子了,所以他并没有原则用武力夺取政权,而是布下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局,只是没想到,最后把自己走到了死棋的地步。

  这个局的第一步就是制造舆论,一时间整个京城被革命党这三个字搞得人心惶惶。上到皇宫大臣一听革命党入京城一个个都怕得直哆嗦,下到平民百姓都担心战争又要让他们无处安生了。而这个时候,袁世凯又放出风声,唯一能保全皇室安全的方法就是皇帝退位。

  第二步就是杀鸡儆猴,袁世凯使计将最大的对头良弼杀害,这样一来,原本站在保皇派的大臣再也不敢乱说话了。最后一步就是逼近太后,他深知裕隆的性格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和胆量,在袁世凯的吓唬下,裕隆马上同意退位之事,而且按照他的要求写上“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也许就是因为这句话,袁世凯做了不到百天的皇帝就驾崩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