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袁世凱後半生》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僞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大清王朝,從盛到衰,其中和太多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最逃脫不了干係的就是晚清時期的當局統治者。慈禧一味遷就列強,一味剝削平民百姓,要錢給錢要地給地,最終導致大清王朝如風雨中的危樓隨時都有可能轟然倒塌。

  一直到慈禧死之前,其實她還不願意相信大清的命數很快就要到頭了,所以她還是照常爲自己百年後大清皇帝定了候選人。而溥儀,也就成了陪着清朝走完最後一段路的天子,他陪着大清一步步走向懸崖邊。

  雖然慈禧也不是勵精圖治之人,但她也不是喫素的,心夠狠,手段夠毒,心機都深,所以清朝才能在戰火中依然存有生命延續的氣息。慈禧時代過去過,裕隆遠遠沒有她的能幹,加上當時的時局內憂外患,溥儀又能力有限,很快,內部危機萌芽了。

  亂世出英雄,清朝最強勢的慈禧政權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大清的新皇自己都還不能站穩更別提鞏固江山了。於是,有個人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也改變了大清的局勢,甚至大大影響了中國的近代史,這個人就是袁世凱。

  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成爲下一個統治天下的人,但是顧慮到自己的身份特殊,怎麼說也是大清的元老級臣子了,所以他並沒有原則用武力奪取政權,而是佈下了一個自認爲完美的局,只是沒想到,最後把自己走到了死棋的地步。

  這個局的第一步就是製造輿論,一時間整個京城被革命黨這三個字搞得人心惶惶。上到皇宮大臣一聽革命黨入京城一個個都怕得直哆嗦,下到平民百姓都擔心戰爭又要讓他們無處安生了。而這個時候,袁世凱又放出風聲,唯一能保全皇室安全的方法就是皇帝退位。

  第二步就是殺雞儆猴,袁世凱使計將最大的對頭良弼殺害,這樣一來,原本站在保皇派的大臣再也不敢亂說話了。最後一步就是逼近太后,他深知裕隆的性格是優柔寡斷沒有主見和膽量,在袁世凱的嚇唬下,裕隆馬上同意退位之事,而且按照他的要求寫上“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也許就是因爲這句話,袁世凱做了不到百天的皇帝就駕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