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打動員劑的時候,何雲東出現了腰痠、腿脹等不適症狀,但想到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很快就能輸入血液病患者的體內,讓對方重獲新生,何雲東咬牙堅持着。2019年12月,何雲東接到了區紅十字會的電話,電話那頭,工作人員稱,他的造血幹細胞已經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對成功。

“也許是上天的眷顧,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遇到您,您無私的奉獻,讓我們一家人都看到了希望。您是我們家的英雄。”

妻子傅琦爲何雲東讀患者母親寫來的感謝信

今天下午一點多,隨着一封感謝信到來,何雲東身體中抽取的28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懸液,在專業人士的護送下,火速送往患者所在的醫院。很快,這些帶着愛的溫暖的液體就將輸入患者的體內,讓其重獲新生。爲此,何雲東也成爲浙江省第568位、餘杭區第41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

在信中,患者的母親寫道:孩子患病以來,我們一直走在漫長而又艱辛的求醫路上,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化療,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下,孩子達到做移植的標準。是您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以後孩子身體裏流淌着您的血液,孩子病好了以後我們也會教導他,以後能像您一樣無私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當妻子傅琦把感謝信上的內容逐字逐句讀給何雲東聽。何雲東對在場的所有人說道:“這5個小時的採集過程太漫長了,患者用自己的生命在等待,希望‘生命種子’可以快點送到,讓他早點康復。”

左一:完成捐獻後的何雲東

何雲東是良渚第二小學的副校長,也是一名體育老師。2016年,9月,在單位組織的一次無償獻血活動,瞭解到造血幹細胞的介紹。“當時就覺得自己只要付出一點,就能挽救他人的生命,讓對方的生命得到延續,很有意義。”於是他當場填寫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同意書,並留了10毫升的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一份志願書將兩個陌生的生命聯繫在了一起。2019年12月,何雲東接到了區紅十字會的電話,電話那頭,工作人員稱,他的造血幹細胞已經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對成功。

得知自己與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何雲東非常激動,幾乎沒有多加思考,便決定了捐獻。“能夠配對成功,太難得了。”爲了不讓家人擔心,直到幾天前前往杭州打動員劑,何雲東才和妻子說起捐獻的事情。“2018年與受捐者進行初配,也沒想着一定就能匹配上。”何雲東的妻子雖有些擔心,但還是挺支持他的做法。

在打動員劑的時候,何雲東出現了腰痠、腿脹等不適症狀,但想到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很快就能輸入血液病患者的體內,讓對方重獲新生,何雲東咬牙堅持着。

採集的過程中,何雲東的身體不得不保持着同一姿勢,因爲兩隻手都需要插針管,所以從早上8點多開始,到下午一點多結束,何雲東一動不能動。“有點難受,但能幫助到別人,我非常開心,作爲一名中華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能夠有機會用實際行動完成自己的志願,這真的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通過這件事情也可以把滿滿的正能量傳遞到學校孩子們的心中。”

在妻子的眼裏,何雲東是位善良的人。“2014年他義無反顧去山區支教三年,此次造血幹細胞捐贈也是發自內心的一份大愛。他本着自己的教育初心,盡己所能地完成自己能做的點點滴滴事情。”不僅如此,何雲東在工作崗位上也一直勤勤懇懇,他上的足球課風靡整個校園,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此外,何雲東對德育和黨建工作也有自己的深入思考,他提出了七篇一律、五育並舉、少年警校,讓學校走出了一條特色的路子,爲學校的發展積極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上週五,區教育局、良渚街道、良渚二小、區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在良渚街道第六會議室爲何雲東舉行歡送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