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做一次是偶然,堅持一輩子,卻是難得。五常友誼社區王龍根和他的家庭,用一個善舉,讓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變成“父子”,改變了一個小男孩的一生。

今天,我們的《愛在五常》系列報道,一起來走進王龍根的故事。

王龍根

1964年出生的王龍根是土生土長的五常人,小童(化名)則來自貴州凱里。偶然的一次相遇,讓相距千里的他們彼此相識。

“剛見面時,那孩子黑乎乎的,瘦瘦小小,完全不像8歲的小男孩。”王龍根回憶起2006年夏天與小童初見時的樣子說,“那孩子家庭條件非常不好,真的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可能喫頓肉都是奢侈,肯德基是什麼都沒聽說過……”

原來,小童來自貴州凱里的一戶貧困家庭。小童的媽媽常年癱瘓在牀,全家靠小童父親一人打零工過活,全年收入不過幾千元。小童還有一個弟弟,兄弟倆面臨隨時輟學的境地。

“孩子當時讀二年級,成績不錯,非常懂事,我不願看到這樣的孩子失學。”王龍根說,當年,在報紙上得知有來自貴州的貧困兒童來浙江找結對家庭後,他立即打了報紙上的聯繫電話報名,並順利與其中一名孩子也就是小童完成結對。

“我妻子也非常支持我,小童在我們家住了一個禮拜,我們帶他逛了西湖、買了衣服,相處得非常不錯。”王龍根說,此後每年的六一和春節,他會準時把學費、生活費匯給小童,讓他沒有後顧之憂。“我們時不時會通電話,我一直教導他要好好學習,做一個踏實的好孩子。”

王龍根家中孫女、孫子獲得的獎狀

多年過去了,小童在王龍根一家的幫助下,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還順利考取了位於哈爾濱的一所高校。說起小童,王龍根非常欣慰:“這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我們只不過是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

令人感動的是,這樣的一件“小事”,也換來了小童一聲發自內心的“爸爸”。“小童是少數民族侗族人,他們當地結婚普遍比較早,前年冬天他還完成了終身大事。”王龍根說,由於冬天是他生意最忙的時候,他實在抽不開身,只能在電話中送上祝福,並且出資讓小童辦酒席。“我做這些不是圖他回報什麼,他叫我一聲爸,我就要對他負責。”

王龍根一家獲得過的證書

其實,幫助小童讀書、成家,只是王龍根和妻子樂善好施經歷中的一個縮影。1989年,少年王龍根和妻子開始創業,他賣過摩托車、服裝、鞋子,現在主要從事鞋類批發,店面就在杭州九堡,白手起家的他們,客戶早已遍佈全國。

“很多年前,我們市場裏有一個外地人來求助,生了重病沒錢治療,我們就你一百我一百地幫他湊了錢……”回憶當時的細節,王龍根記不真切了,但是那顆樂於助人的種子卻就此種下了。

2008年,汶川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王龍根慷慨解囊數次,金額多達數萬元;5年前,王龍根妻子因膽囊炎住院,期間遇到萍水相逢的困難病友,當即捐出數千元以解對方燃眉之急;2012年,王龍根一家被評爲“餘杭區幸福家庭”,獲得獎金3000元,第二天,他就全部捐給餘杭區內的一戶困難家庭。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王龍根多方籌措資源,購買3000餘隻口罩,悉數捐出……

王龍根全家福

“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好幫就幫一把。”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說容易,做到難。多年來,依靠這句家訓,王龍根一家累積慈善捐助100餘萬元,幫助困難人士上百名,資助貧困山區兒童7人……其實,幫助過多少人,王龍根並不特意去記,也不求任何回報,這份大義,值得我們尊敬。

相關文章